家园在荒芜
——路“烂”了
寒假时,我和老弟遇见了这样一个滑稽的段子,讲来予你听听。
年前连续下了几天缠绵的小雨,村里的路泥泞得难以下脚,所以若没什么事,村里人都不外出。腊月二十五那天下午,老弟和我因为爱心书屋的事,需去一趟镇上的堂姐的店里上网,于是不得不出门。从马路通向村里的是一条宽约2米,长约150米的公路。外人踏上这条公路就意味着进入了我们村的地盘,所以,它相当于村的门面。可是这条路在雨天确实没法走啊,到处坑坑洼洼,到处泥泞不堪。那天我和老弟边走边抱怨说:这条路几十年前是泥泞的,现在还是泥泞的;而且现在由于被车压得坑坑洼洼的,还不及几十年前好走!说这话时,忽然身边一辆摩托车经过,由于路滑,摩托车在车辙里打滑了一下,险些翻到。摩托车远去后,老弟忽然说:“说实话,刚才我真希望那位叔叔摔倒,而且还喜欢骑车的多摔几个,摔的人越多越好,这样大家总该想到要修路了吧!”
滑稽的事情在第二天早上发生了。我刚洗漱完,在厨房里听到双旺叔叔到了我家跟我老爸说事的声音:“龙生(我老爸的名字),今天为村里装两车打石子,大家一起把村里那条公路给铺一下。实在没法走了,我昨天就摔了一跤!”老爸还没反应过来,来福叔叔(村长)的声音响起了:“每户人家出三五十块钱,把路给铺一下,我昨天也摔了,手到现在还痛!”我听到两个叔叔摔跤的事,实在忍俊不禁,对老弟说:“老弟,你真是太厉害了!被你言中了!”老弟一边窃喜一边叹气地摇摇头:哎,这些人啊,非要等伤筋动骨了才“舍得”修路!
近几年来附近有几个村搞了新农村,这些新村很大的一个标志就是村里的大路、小路都倒了水泥。但是,尽管新农村建设迄今已经有好些年头了,整个蔡岭镇,新村还是凤毛菱角。建新村的村庄一般都是村里出了能人且愿意捐钱的。一般的村子,老百姓尽管知道国家会拨很大一笔款子,村里再每家每户凑点就可以,而且也都很向往新村的水泥路,但是由于还是得出点钱(其实这越来越不是个问题、出点力(这越来越是个问题),所以很多村子都宁愿不要政府的拨款,也不想搞新村。我所在的村就属于这种情况。
那天石子路被铺好了。晚上,我笑着跟老爸说:“这下总该修路了吧,来年也弄个新农村好了,把村里大大小小的路都倒上水泥!”老爸很绝对又很绝望地说:“呵呵···还新农村!咱这个村,啥也弄不成!”“为什么啊?”我很是不解。“你也不知道弄新农村有多麻烦!且不说难以凑钱,就是有钱了,大家也舍不得出力!一过完年,这个村就剩下老的、小的、女的,谁来修啊?事总得要人做吧!又不可能有钱专门请修路的!”“这是与大家的利益都有关的,你们在一起开会时,多商量商量呗,总有办法解决的!我觉得,咱村就是没一个带头说话的,一点都不团结,都是各顾各的!”于是,老爸又说了村里的事很复杂之类的话。只是,我始终难以认同。因为,我们村很小,三十多户人家,一百五六十号人口,商量事的就那么十来个“老古董”(指我的父辈们,老弟给他们这些开会的元老们的称号),所以内部矛盾没有说的那么复杂。
那么问题的关键在哪呢?我认为,在于村民们的意识。村民们没有把整个村子当作自己的“大”家,不能以村子主人的态度来对待村子里的事。现在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很多事情像老爸说的没人来做,因为谁都不是傻子:“凭什么我留在家里的人,就得为村里做义工(其实为村里做事也不完全是义工,只是工资太低了而已),凭什么你过年回家后,可以坐享其成!”所以,尽管大家心里渴望修路,却没人愿意站出来去行动;尽管政府有建设新农村的福利政策,却没人愿意领受这个“恩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路好不好不重要,邻里间看上去和不和谐才最重要,所以,谁也不愿做出头鸟,更何况村长都可以视而不见,吾等草根百姓操那门子心干啥!
但是,若每个村民都以主人的姿态来看待村里的事的话,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在家的人,看到破烂的路,会忧心如焚,会想办法一个坑一个坑地去修补,看到别的村弄新农村了,会集众人之力,下决心、出狠力誓不把村里整出个新样来不罢休;外出打工的人,会认为留在家里的乡亲们非常了不起,他们在建设家园,自己不能出力,那就出钱。不管是在家的还是在外的,在外村人面前炫耀的不再是自家的楼房有多大,装修有多豪华;而是炫耀,我们村的道路有多平整,我们池塘里的水有多清澈;我们的小巷有多干净····
小时候我很喜欢跟堂哥厮混。虽堂哥比我长四岁,但那时的我们一点代沟都没。我是他的跟屁虫,是他的粉丝,是他的玩伴,是他的倾听者。堂哥喜欢跟我说他的梦想:“长大后我要做大老板,有钱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村里修路,第二件事就是帮村里盖不起房子的人家盖房子,总之要把咱们村建得美美的,要让全村的人都以我为荣!”每每听到堂哥的梦想,我对他的仰慕就更曾一份。那时在我贫乏的词库里,我觉得唯有“伟大”一词可以和堂哥相匹。长大后,我发现,原来很多男孩子小时候都有着堂哥一样的梦:建设家园、救浮济世,从而得以光宗耀祖!我想我的父辈们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梦想吧!
时光流逝,男孩们(这里用“男孩”无性别歧视之意,只是为了与上文更好地连接。其实,它指的是“成人”)在成长中,渐渐知晓了钻营、权衡、利益;渐渐学会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渐渐习惯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长大后,小时候的梦想或被遗忘或被自讥为幼稚而不再问津,视现在全心全意为自己钻营的状态为成熟的标志。我真的难以苟同这种“成熟”,也不认为儿时的梦很幼稚。相反,我会认为长大后的“男孩们”更幼稚,更不成熟,我视这种“成长”为“倒退”!因为小时候尤且有回报邻里、建设家园之心,即有“大家”之概念,而长大后却满心满脑都是自己的那个“小我”、“小家”——凡是对我有利的我才去干;凡是对我的家人有利的我才去干;凡是能为我家带来利益的我才去干!
虽说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可是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能够“兼济”的事,是与穷富无关的。它们只是因为与“小我”眼前的利益关系不大,却又是“我”和很多人共同的利益,所以被我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搁浅在岸!
家乡的路烂了。该给它换个新颜了!其实,要修起的不只是路,还有村民们的那种家园主人意识与态度!
(2012-03-28
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