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
标签:
教育 |
分类: 家乡情深 |
爱心书屋北师大图书公开募集工作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这两三天里还是有一些同学跟我电话联系捐书过来。真的很感谢。跟学院院长联系教育技术研究所也会将其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课题的方案集和阅读教材各送十套。同时实习学校那边,实习指导教师说班上已经弄好一大箱子了,老师还跟其他同事说了,希望其他班上也捐书过来。有种感谢,是心底泛起的默默的温暖,让你说出感谢的时候都觉得非常惭愧,我知道那更多的是感动。实习老师说也是我给了学生们机会,孩子们的心是那么的纯真和富有爱心。
周一到周五每天清早都要起来来研究生导师这边,公开募集的时间定在下午五点也是自己匆忙的从北大这边赶去学校。晚上回来再整理图书做好登记、写日志等。公开募集的那天晚上,也就是星期五,晚上久久不能入睡,当然有突如其来的感情的打击,但似乎有了爱心书屋,感情带来的痛苦也就慢慢的被一种信念所擦拭了。一直在想着关于爱心书屋的各种事情,直到凌晨两点多的时候,我忍不住爬起来,在电脑上用导图画出我的所思所想。这个图也就是爱心书屋后续发展规划V1:见下:http://s9/middle/605deac44ba8988f2fd38&690
图画起来很快,半个小时左右。然后我将其发在微博上,并@了李英强、哈哈姐,希望他们能够注意到并给出一些建议。另外也打算在周末的时候和几个好友一起商量下,希望大家提意见一起将爱心书屋搞起来。不知道那种亢奋持续了多久。早上起来的时候眼睛很痛,但是要去注册,到了八点半时也就起来了。
那一天,也就是星期六,眼睛一直很累,但是心里怎么也睡不着。刷着微博希望李和哈哈姐能够给予我回复,跟同学联系说晚上我请公开募集的几个同学一起吃饭(一是表示感谢,二是希望大家能够一起讨论下,真正的加入到团队中来,而不是单纯的帮我的忙)。李和哈哈姐一直没有回复,太天真了,他们每天那么多事,又怎么会对我的事上心。公益,你在做,不能说你要求被别人也跟你一样,即使他本身就是公益界的成功人士。几个同学晚上也已经有约。
星期日,对于爱心书屋,我寄托在晚上农民之子的例会。很感谢会长张伟提前通知我。八点到十点的例会,我一直坐在那儿,跃跃欲试。但是在场的所有人都完全没有注意到我的存在。他们在讨论在会中的各种事情,张伟师兄辞职的事情一直在讨论着僵持着。后面还有好几个议题,听到一个大四的同学上去说自己整理了关于会史编辑的安排的时候,说自己以后很难有时间了,四月底就要交论文,还有毕业旅行。而且说自己做这个似乎已经帮了忙了,很不错了。我笑了笑,我多么希望他们能够给我一点时间,也让我给他们的沉寂注入一点活力。……十点钟到的时候,还有两个议题没有结束,大家匆匆的说完都到十点二十了(主要是关于会长辞职的事情说了很久,而且奇怪的是关于此的讨论不在议题之内)。一个个陆续的离开了教室,独自坐在教室中,对着电脑,想着每个人或者每个组织可能自己的问题都一大推,哪有时间来听你一说,自我的行动比什么都重要。尽管我们强调在行动中要学会把握机遇。这次我把握了,虽然机遇很小,就像在规划图中描述出来的,对于每个机遇都充分的去准备,但不要有太多期待。
晚上回宿舍的时候,跟丹打电话,说希望我自己能够在学校里面组织一个简单的讲座,通过讲座一方面来感谢那些捐书的人(很多人留了联系方式,通过此联系他们告诉他们有活动,并表示对他们捐书的感谢),另一方面希望能有那么十几个人甚至是几个人和我在一起,在北师大成立我们的团队(具体的团队相关大家一起再讨论),然后一起去实地调研。但是又考虑到自己马上要离开北师了,如果真的成立团队(社团)后续的发展怎么样,能不能培养起来人呢?丹还说了以前自己跟一个师兄在文学院办过一个社团,但师兄走了之后社团也就解散了。想想也对,又想到立人图书馆(现在已经在十个县市建立了乡村图书馆,成为当地的学习中心),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家乡也建一个呢?
回到宿舍之后,就给李发了邮件,并发微薄@他给予告诉,希望得到他邮件的回复。李立马在微薄上回了我,说在火车上不好回邮件,明天回我。
昨天,也就是星期一,一直在刷邮件。晚上回到宿舍忙完都已经熄灯了,还是打开电脑看看有没有收到邮件。还是没有,甚至到现在也没有。或许李真的很忙,但是在我看来再怎么忙答应人家的应该去做到,即使做不到也应该给予说明下。当然我知道这是我的原则,我不应该也不能去要求别人做事也是自己的原则。所以,非常理解李。还是很感谢能够认识你,了解到你。
后一篇:当梦想变成鸡肋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