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语文写作课

(2009-09-17 20:22:45)
标签:

教育

词汇

小学语文

写作能力

分类: 教育诉说

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良好的引导,这种引导需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实例—分析—实例—写作。这种在前一个实例的分析下学生了解写作的方式与方法以及注意到语言的规范,再加上后面一个实例的佐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那种仿写能力,从而来慢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方法的指导既是一种感知更是一种应用。

 

词汇的积累与应用的问题是学生写作水平的巨大阻碍。学生如何积累词汇,学生该怎样应用自己所学词汇,老师该怎么激发学生使用学生资源库中已有词汇?其实大多数学生如果真的能将自己所积累的词汇应用上,写作能力将巨大提高。问题是我们基本上没用上,我们的写作还是停留在自己口头语言的表达上。学与用,即学与习该如何很好结合?学生资源库中词汇的提取需要的是教师的适当引导与激发。如,假设要学生写作一篇秋天的文章,老师可以讲已学描写秋天的词汇放在PPT上,学生看见这些词汇,有熟悉感同时又在构思着自己的写作,那么学生一般就会应用这些词汇,在这应用的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一种成就感,同时也真正真正的掌握到这个词汇。

 

学生上课情感的投入非常重要。在这方面,老师是引导者、是环境的创设者。情景的导入(与实际情景的相融合)以及多媒体的恰当应用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

 

主导与主体的思想需要老师站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与学生交流,教师主观意愿的强加是最致命的。这当然教师是带着学习目标的,希望学生能掌握好,但是在这种任务的驱动下老师主观的强加很难避免,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考虑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但是具体的实施却很难很难。因为,人的思维是无穷发散的,老师很难处理学生的各种想法,特别是老师在学习任务教学目标的驱动下更是会忽视这些。

 

教学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一种学习的认知过程,错误的强化与教师主观的一厢情愿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相当可怕。

 

学生学习活动、小组交流如何能做到真正的参与度?活动以及活动之后老师的提问评价为什么总是针对着某些学生而不是全部?学生个体差异性天然存在,我们该如何处理?

 

学生思维度的训练到底什么是最有效的方式?“渗透、迁移、交错、训练”如何具体实施?学习活动的反馈该如何又该反馈什么、该如何恰当应用?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