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风

(2015-01-24 05:44:26)
标签:

杂谈

中风

河間六書【金?劉完泰】 中風 經云:風者百病之始,善行而數變者也。風本生於熱。以熱為本,以風為標。凡言風者,熱也。叔和云:熱則生風,冷生氣。是以熱則風動。宜以靜勝其燥,是養血也。治須少汗,亦宜少下。多汗則虛其衛,多下則損其榮。汗下各得其宜,然後可治。其在經雖有汗下之戒,而有中臟中腑之說。中腑者宜汗之,中臟者宜下之。此雖合汗下,亦不可過也。仲景曰:汗多則亡陽,下多則亡陰。亡陽則損其氣,亡陰則損其形。經曰: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也。初謂表裏不和,須汗下之。表裏已和,是宜治之在經也。其中腑者,面加五色,有表證脈浮而惡寒,拘急不仁,或中身之後,或中身之前,或中身之側,皆曰中腑也。其治多易。中臟者脣吻不收,舌不轉而失音,鼻不聞香臭,耳聾而眼瞀,大小便秘結,或眼合直視,搖頭口開,手撒遺溺,痰如拽鋸,鼻鼾,皆曰中臟也。其治多難。經曰:六腑不和,流經為癰。五臟不和,九竅不通。若外無留結,內無不通、必知在經也。初證既定,宜以大藥養之。當順時令而調陰陽,安臟腑而和榮衛,察病機,審氣宜,而亦有愈者。若風中腑者,先以加減續命湯,隨證發其表。中臟者,則大便多秘濇,宜以三化湯通其滯。表裏證已定,別無他變,故以大藥和治之。大抵中腑者多著四肢,中臟者多滯九竅。雖中腑者多兼中臟之證,至於舌強失音,久服大藥,能自愈也。中風濕者,夏月多有之,其證身重如山,不能轉側,宜服除濕去熱之藥,可灸不可針。今具六經續命湯,通治八風五痺痿厥等疾。以一歲為總,以六經為別。春夏加石膏、知母、黃苓,秋冬加桂、附。又於六經隨證細分加減。自古名醫,不能越此。 凡中風必先審六經之候,慎勿用大熱藥烏、附之類。故陽劑剛勝,積火燎原,為消狂瘡腫毒之屬,則天癸竭而榮衛涸,是以中風有此誡。故經所謂邪風之至,疾如風雨。《易》曰:撓萬物者莫疾乎風。若感之淺者,留於肌膚;感之深者,達於骨髓。蓋禍患之機藏於細微,非常人之豫見。及其至也,雖智者不能善其後。是以聖人之教下,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故中風者俱有先兆之證。凡人如覺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動者,三年內必有大風之至。經曰:肌肉蠕動,名曰微風。宜先服八風散、愈風湯、天麻丸各一料為效。故手大指次指,手太陰陽明經,風多著此經也。先服袪風滌熱之劑,辛涼之藥,治內外之邪。是以聖人治未病,不治已病。又曰:善治者,治皮毛。是止於萌芽也。故初成獲愈,固久者伐形,是治病之先也。 中風之人,如小便不利,不可以藥利之。既得自汗,則津液外亡,小便自少。若利之,使榮衛枯竭,無以制火,煩熱愈甚。當候熱退汗止,小便自行也。兼此證乃陽明,大忌利小便,須當識此。凡中風之人多能食者,蓋甲己化土,脾盛故能食。由是多食則脾氣愈盛,土剋制腎水,水虧則病增劇也。急宜廣服藥,不欲多食,病能自愈。中風多食,風木盛也。盛則剋脾,脾受敵,求助於食。經曰:實則夢與,虛則夢取是也。當瀉肝木,治風安脾。脾安則食少,是其效也。 中風之人,不宜用龍、麝、犀、珠。譬之提鈴巡於街,使盜者伏而不出。益使風邪入於骨髓,如油入面,莫能出也。若痰潮不省,昏憒不知事,宜用此藥,下其痰涎。 凡中風不審六經之加減,雖治之不能去其邪也。《內經》云:開則淅然寒,閉則熱而悶。如暴中風邪,宜先以加減續命湯隨證治之。如中風無汗惡寒,麻黃續命主之;中風有汗惡風,桂枝續命主之。已上二證,皆太陽經中風也。 中風無汗,身熱不惡寒,白虎續命主之;中風有汗,身熱不惡風,葛根續命主之。已上二證,陽明經中風也。 中風無汗身涼,附子續命主之;中風有汗無熱,桂枝續命主之。此證少陰經中風也。中風六證混淆,繫之於少陽厥陰。或肢節攣痛,或麻木不仁,宜羌活連翹續命主之。 古之續命混淆,無六證之別。今各分經療治,又分經針刺之。 中風,外無六經之形證,內無便溺之阻隔,知血弱不能養筋,故手足不能運動,舌強不能言語,宜養血而筋自榮,大秦艽湯主之。 中風,外有六經之形證,先以加減續命湯隨證治之;內有便溺之阻隔,復以三化湯主之。 法曰:四肢不舉,俗曰癱緩。故經所謂土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又曰土太過則敦阜。阜,高也。敦,厚也。既厚而又高,則令除去。此真所謂膏粱之疾,非肝腎經虛。何以明之?經所謂三陽三陰發病,為偏枯痿易,四肢不舉。王注云:三陰不足,發病為偏枯;三陽有餘,則為痿易。易為變易。常用而痿弱無力也。其治則瀉,令氣弱陽衰,土平而愈,或三化湯、調胃承氣湯選而用之。若脾虛則不用也。經所謂土不及則卑陷,故脾病四肢不用。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能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稟受也。今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能稟水穀。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其治可補,宜十全散、加減四物,去邪留正。 中風證,內邪已除,外邪已盡,當服愈風湯以行導諸經,久服大風悉去。縱有微邪,只從此藥加減治之。然治病之法,不可失其通塞。或一氣之微汗,或一旬之通利。如此為常治之法也。久則清濁自分,榮衛自和。如初覺風動,服此不致倒仆。 衛氣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分肉之間,衛氣行處。風與衛氣相薄,俱行肉分,故氣道濇而不利。氣道不利,風熱內鬱,衛氣相持,肉膹(月真)而瘡出。衛氣被風鬱不得伸,凝而不行則肉不仁也。謂皮肉(疒帬)而不知寒熱痛癢,如木石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偏瘫治疗#
后一篇:续命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