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目击:让世界倾听中国

(2009-12-10 21:47:22)
标签:

中国代表团

联合国气候大会

哥本哈根

于庆泰

杂谈

分类: 新闻

贝拉会议中心的各国代表团驻地,白色的板房隔断形成几公里长的走廊迷宫,但要找到中国代表团的地盘,却并不难。每一处关键的转角,都有红色的箭头清晰地指向“中国新闻与交流中心”。

陈晨是哥本哈根大学的博士生,会议期间,她被临时找来帮忙。在中国新闻发布会场门口,她细心地登记每一个人的名字,解答记者的问题。陈晨说,每天晚上,中国代表团新闻组都会把日益庞大的记者名单重新整理,然后通过电子邮件向他们及时发布中国代表团的各项活动、专家研讨会和新闻发布会的消息。

下午5点,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于庆泰大使的吹风会正在举行,新闻与交流中心内,早已没有座位,十几个“长枪短炮”和摄像机把不大的房间塞得水泄不通。吸取前2天的教训,新闻组在门外的液晶电视上同步转播吹风会的实况,许多无法进入会场的中外记者,就坐在地上倾听。

吹风会前,主持人在于庆泰大使的示意下,问:“先征询一下大家的意见,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全部用英文,好吗?这样,省去翻译,大使有更多的时间回答更多的问题。”

不过,几名记者还是希望用中文,以避免自己翻译错误。

但在谈到西方发达国家拒不履行自己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中的责任和承诺,一再失信于世界时,于庆泰大使按捺不住愤怒,还是用了一句英文来向在座的西方记者直接发话:“发达国家应该好好自我反省一下。”

在里瓦·威尔报告厅,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科院、中国社科院、国家气象中心、清华大学的5位专家教授,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副主席凡皮塞尔、英国巴斯大学教授马肯迪亚的对话会正在举行。观点立场不同,交锋难免激烈,但在科学的精神下,中外学者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课题,在会场内每天几十场学术报告会中,中国专家的声音格外引人瞩目。

会场内,十几名中国环保青年代表聚集一堂,有几位穿上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汉服,略显生涩地摆弄身上的环保标语,在场内摆着Pose让记者拍照,他们稚嫩而朝气的姿态,却以独特的话语表达传递着中国环保下一代的希望。

一个自信的中国,越来越清楚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越来越懂得如何主动出击,以周到的新闻服务和开放的姿态,让世界倾听中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