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安特卫普,人们能够想到的,除了钻石,就是鲁本斯,或者说,鲁本斯就是安特卫普最璀璨的一颗钻石。

鲁本斯1577年出生在德国的锡根(Siegen
),12岁随母亲回到老家安特卫普。23岁去意大利学习绘画。1608年衣锦还乡时,鲁本斯已小有名气,成为布鲁塞尔大公阿尔伯特的宫廷画师。
1610年,捞到第一桶金的鲁本斯在安特卫普的瓦博街上买了一幢房产,经过几年的翻新改造扩建,鲁本斯亲自操刀设计,打造出安特卫普最具艺术价值、最奢华的豪宅。直到1640年去世,鲁本斯在这里生活了29年。
纯粹是摆设
4个世纪后,鲁本斯豪宅依然伫立在瓦博街上。花6欧元买张门票,从大门左侧进入,沿精心设计的路线,你就进入了17世纪贵族奢华并不低调的生活。


鲁本斯豪宅由2部分组成,左边是他1610年买的房子,典型的荷兰样式,狭小瘦长,是鲁本斯一家生活起居的地方。右边则是他历经5年多时间设计扩建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张扬大气,充满巴洛克的繁复装饰,主要用作鲁本斯的画室。凹字型的布局,用一个罗马风格的牌楼连接2幢风格迥异的建筑,透出后面巨大的后花园。

但是,鲁本斯豪宅,除了这座牌楼和后花园是真正属于鲁本斯时代的,其余的建筑、家居和装饰,几乎都跟鲁本斯本人没多大关系,连陈列的绘画也不全是鲁本斯的作品。1937年,鲁本斯故居几经转手和战火破坏,几乎已是一片废墟。安特卫普市政府接手后,开始着手打造鲁本斯豪宅,尽量原汁原味地呈现鲁本斯生活的原貌。
贴金的墙纸
这是17世纪最能显示地位和财富的典型装饰。进入左侧的会客室,尽管狭小闷热,但四壁满铺的鎏金墙纸,经过岁月的洗涤,已经褪去金光,但繁复的花纹装饰还是让人感到富贵逼人,暗淡压抑。
鎏金墙纸,其实贴的不是金箔,而是银片,通过打磨和印花,呈现出金光闪闪的效果,压制在牛皮或木板上,贴在墙面。

在鲁本斯故居里,几乎所有的房间都满铺这种鎏金墙纸。可惜,豪宅里禁止照相,但在附近的安特卫普前市长范·戴·伯热家里,我偷拍到了这种豪宅装饰的效果。伯热是18世纪中期的安特卫普市长,也是鲁本斯的朋友和主要客户,家里收藏着大量珍贵书画、古董、家具,装潢自然考究。
顺便说一句,凭鲁本斯故居的门票,可以免费参观伯热豪宅。
直不起腰的床
2楼正厅,是鲁本斯的卧室。墙角放着一张床,乍一看,还以为是小孩床,挂着厚重的红色幕幔,像我这种1米78的人,睡着脚肯定挂在床外。其实,当时比利时北部和荷兰地区的人,睡的就是这种短床,根据习惯,他们不是直辣辣地平躺着睡觉,而是上半身倚靠在床头睡觉的。
(资料图片,旁边墙上原本挂着鲁的第二任妻子的画像)
床边挂着一张油画倒很感人。那是一个熟睡的婴儿,安详地睡着,却再也醒不过来,因为他死了。
鲁本斯生活的年代,婴儿的死亡率很高,许多富贵家庭,孩子还没长大到能抱出来画张像的时候,就夭折了。伤痛欲绝的父母只好请画师画一张他们死在床上的照片,挂在墙上,以示怀念。男孩右手拿着月桂树枝,防恶魔侵扰,左手持一枝鲜花。中世纪的欧洲,孤独一枝的鲜切花,代表着夭亡。
作坊式生产
右边文艺复兴式的豪宅里,最大的房间就是鲁本斯的画室了。一般朋友或买画的顾客只能到他那间稍显寒酸的荷兰式住宅里的陈列室坐一坐,订购画作。而这里,才是鲁本斯前店后工厂的秘密所在。
(资料照片)
画室里有几件尚未完成的作品,彩笔勾勒的粗犷线条,还没有上色和定彩。深圳画家村的手法几百年前就已经在鲁本斯的作坊里实现了。
鲁大师本人一般是在陈列室里接客,问清楚顾客的需求,然后画出初步线条,让顾客看看是否满意,满意的话,就让他手下的弟子和门徒开工生产,弟子之间也有分工,有的专画花草,有的专画风景。鲁本斯一般只画里面的人物,并负责画作整体的润色成稿。
这在当时,是尽人皆知的秘密。只有特别重要的客户,鲁大师才亲自动手多描几笔。如果你想鲁本人原装正版,那就得付几倍的押金。
流水线的作业使鲁本斯的生意源源不断。更赚钱的是,画坊弟子大量复制鲁本斯的作品,所以也就造成了如今拍卖市场和博物馆里,鲁本斯作品满天飞的原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