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狼为什么会死——《狼》文本解读(二)

(2014-05-31 16:26:31)
标签:

教育

分类: 文本解读

一次次读《狼》,总觉得狼很聪明,对于它们的“顷刻两毙”确实想不通,最后只能归于屠夫更加聪明而已。

如果是这样的话,狼的被杀,就不是必然,而是偶尔了。

那么,狼的死,有没有其必然因素在里面呢?

这次读,有了不同的认识。

狼确实是聪明的,或者说,狡猾的,奸诈的。

对于晚归的屠夫,它们“缀行甚远”,应该缘于三个目的:

1.观察敌人,了解敌情。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吧。

2.造成巨大的心理攻势。如果只是观察敌人,远远地跟着,或少跟一段距离,也可以做到。它们这样紧紧地跟着,一直跟着,可见它们学了《孙子兵法》,知道“攻心为上”的道理。胆子小的人,两只狼这么紧紧地跟着,总有被吓死的那一刻的。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克敌制胜,难道不是最好的战术吗?

3.寻找战机。如果心理战术不能吓死对方,那么等待敌人恐惧感越来越强,心慌意乱的时候动手也不错呀。

没想到,这是一个心理素质特别好的屠夫,不但不上你的当,而且也在展开自己的战术。

面对屠夫的战术“投以骨”,狼采取的是车轮战。

如果是其他动物,比如狗,哪怕是一群,也会为了一块骨头大打出手,争夺不已,完全把敌人抛之脑后。而狼,每次屠夫投骨,都只是一只狼去享用,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也缘于桑目的吧:

1.体现了狼的友爱精神。

2.继续对屠夫造成心理攻势,言下之意是,你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无法摆脱我们,看你怕不怕。

3.防止屠夫逃跑或进攻。言下之意是,我们盯着你哩,你别想轻举妄动。

屠夫当然不是吃素的,他一直在寻找有利战机。当他终于看到野地的麦场上柴草堆得像小山一样时,他马上“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这似乎是狼没有料到的,顷刻间,战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屠夫凭借有利地形,由“退让”转入了“防御”。狼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刚才玩弄屠夫于股掌之间的心理优势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狼与屠夫之间形成了对峙的局面。那么,在着僵持中,谁会是赢家呢?

屠夫!

原因有三:

1.屠夫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生死关头,人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2.狼只有夜间才敢出来活动,白天对于它们来说,是克星。所以,它们不可能跟屠夫耗时间。

3.屠夫选择的这个地点比较好,是一个麦场,这是一个劳动场所,白天一定有人活动。即使狼有胆耗下去,那么等待天明,劳动的人们发现了对峙着的他们,难道不会群起而攻之将狼打死?

狼是深深明白这些的,它们不会和屠夫耗时间,它们必然速战速决,否则,一个晚上的忙碌白费了,到口的肥肉

又将丢失。

它们很快想出了计策。一只狼在屠夫前面装睡,一只狼转到柴草堆后面去打洞,想来个前后夹攻。

本来,屠夫选择这个柴草堆还只有防御的计划。没想到,狼自己帮他完成了杀狼的“大业”!

这是计划外的收获!

在屠夫面前装睡,不是白白给屠夫创造杀自己的机会吗?屠夫是干什么的?杀猪的呀!

那么,狼可不可以不装睡呢?

应该可以。如果狼一直“狼”视眈眈地盯着屠夫,屠夫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这只狼身上,就很难去注意其他事情,也就很难觉察到柴草堆后面那只狼的行动。

退一万步说,即使屠夫发现了另一只狼在柴草堆后面打洞,但是,前面有一双”狼“视眈眈的眼睛,他敢轻举妄动吗?他如果出手杀前面的狼,狼会更快地扑过来,后面的那只狼也会赶来助战,他能狼口逃生吗?

如果说屠夫杀第一只狼还有一些危险的话,那么杀第二只狼就完全是轻而易举了。大半个身子钻入了柴草堆,既看不到屠夫的走近,又不能在受伤的情况下转过身来予以还击,哪里有这么蠢的做法?

这么聪明的狼,为什么把自己送到了万劫不复的地步呢?

我觉得,狼的死,首先缘于它的怕见光明,这是它们的死穴。任何阴暗的事物,都是短命的,终究会被打倒的。

其次,狼的聪明只是自作聪明,在人类的智慧面前,都是一些雕虫小技,可笑罢了。

最后,它们作恶多端,人人唾弃。它们自己决定了必然灭亡的下场呀。

 

 

2014年5月31日星期六  

早上雨,白天云遮太阳 ,天气很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