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根“稻草”叫盐政(上)

(2014-06-03 13:45:45)
标签:

史话

杂谈

文化

分类: 非常识历史

有根“稻草”叫盐政(上)

/赵 炎

我们爱科学》杂志第八期,责编:杨勇

很多事情都是有利也有弊。比如说古代的盐政吧,当财政出现危机时,朝廷一搞食盐专卖,难题立刻就解决了,盐政堪称财政的救命稻草。

但是,食盐是百姓的生活必需品,如果朝廷通过盐政牟取暴利,使百姓连盐都吃不起,后果也很严重,弄不好就会发生足以动摇国本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这时,盐政又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颗稻草。

始作俑者是管仲

中国盐业源远流长,早在史前时代就有了。夏、商、周三代,政府虽然对盐业生产加以管理,但是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盐政。春秋时,齐国的相国管仲搞了一个“官山海”制度,规定盐资源属国家所有,国家对食盐的生产和买卖加以管理。后世称这种制度为“盐政”。

管仲所设立的盐政,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政府组织食盐的生产,百姓可以参与其中,也可以自己进行生产;二、百姓不能私下买卖食盐,必须由政府统一购销,如果有人私自买卖食盐,被抓到是要定罪的;三、政府将税赋包含在盐价里,摊派给百姓,不再另行征税。由于百姓可以参与生产,所以管仲的盐政只是“部分专卖制”。也就是说,不管盐是不是官方生产的,只要由官方运销也就可以了。

管仲设立盐政的初衷,是为了富国强兵,让齐国称霸。谁能想到这区区的盐政,竟让后世的许多帝王百般纠结、喜忧参半。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期,盐政还成了当时某些政权的救命稻草。

变来变去的政策

第一个变革盐政的人是秦国的商鞅。他认为,政府的职能应该是监管与征税,至于生产和销售,还是交给民间吧。商鞅的政策是,让百姓自由开采售卖食盐,政府只管征税。然而,商鞅的改革过分的强调了一个“利”字,由于征税过重,导致盐价暴涨。

秦始皇帝一统天下之后,沿用了商鞅的政策,继续通过盐税横征暴敛。据史书记载,当时食盐的利润比以前高了20倍。结果,盐商越来越富有,而百姓却越来越贫困,最后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

第二个变革盐政的人是西汉的张汤。公元前119年,由于当时汉朝正在对匈奴用兵,国库里的钱不够用了,于是朝廷采纳了御史大夫张汤的建议,将全国盐业的利润收归国有。具体做法是:在全国各地设立主管盐业的机构,官府直接组织盐的生产,对于参与生产的百姓,政府发给一定的酬劳,运输与销售由政府统一安排,民间商人不得参与。

这种产、运、销三项完全官营的垄断形态,被历史学家称为“全部专卖制”。从表面上看,施行这种政策后百姓不用交税,国家又解决了财政问题,真是两全齐美。但实际上依然是富者更富、贫者更贫,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原因很简单,朝廷赚到的钱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还是从百姓的钱包里掏出来的。

东汉初期,光武帝为了巩固刚刚建立政权,曾经采取过一个折中的办法:鼓励百姓生产、贩运、买卖食盐,朝廷只在产盐比较多的地方设置盐官,适当征税,其他地方则完全免税。这种政策被称为“就场征税制”。

盐政上最美好的一次变革是隋文帝杨坚做的。公元583年,隋文帝“除禁榷,通盐池、盐井之利与百姓共之”,也就是既不实行官卖,又免征盐税,完全是无税制。在那段日子里,别的不说,单就吃盐这件事百姓别提有多幸福了。

万般纠结只为钱

盐税收多少?怎么收?在这些问题上,历代统治者都很纠结,说白了都是一个钱字闹的。因为食盐是生活必须品,无论多贵百姓都得买,所以从这个东西上收税,钱来得又多又快。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烽烟四起,社会动荡,生产秩序遭到极大的破坏。朝廷收不到税,哪有钱打仗啊?唐肃宗即位后采纳北海郡一个名叫第五琦的官员的建议,实行食盐官营,把盐政当成了救命稻草。

第五琦的建议是,将从事食盐生产的百姓重新普查登记,以户籍的形式固定下来,安排官员统一管理,然后,这些由这些“专业户”负责生产,官府负责收购、运输与销售。

这个办法果然让朝廷挣了不少钱,最终平息了安史之乱。可是,这个政策加重了对百姓的盘剥。西汉时,政府雇佣百姓参与生产,给百姓发工资,给多给少且不说,起码是给了,而且百姓还可以自由选择做还是不做。而第五琦以户籍的形式剥夺了盐民转业的权力,由于管理变为强制,使盐民变成了奴隶。

让利与民最持久

公元762年,刘晏接替第五琦任盐铁使,进一步对盐政朝廷改革。他将食盐的运输与销售交给了商人,其他的政策不变。商人花钱到政府那里买盐,然后四处贩卖,所经过州县不再征税。商人不爱去的穷乡僻壤,则由官府供应平价盐。

刘晏的做法被历史学家称为“就场专卖制”,标志着盐政制度的成熟,被以后的各个朝代所沿用。这个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让利于民,既拓宽了食盐供应渠道,又大幅增加了国家盐政收入。到了公元779年,盐政收入已占到了全国税收的一半。

既然盐政这块肉如此美味,再想让皇帝们松口可就难了。唐穆宗李恒时,户部侍郎张平叔建议收回商人的食盐运销权,李恒权衡再三,觉得还是刘晏的办法更好,于是没有采纳张平叔的建议。

唐代以后,统治者再也不为是否执行这项政策而纠结,他们全都采用了刘晏的做法,顶多是根据本朝的具体情势,稍微变通一下而已。(赵炎)

 

由于是写给中学生看的,所以行文上啰嗦了一些,抱歉!

 

本博其他精彩博文阅读:

扈三娘究竟输在哪儿

日本男优如何让女人疯狂

野史中的性虐女童事件

明代变态官员囚尼姑做性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