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赵炎
赵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750
  • 关注人气:18,34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特的军嫂文化审美

(2013-12-03 10:37:24)
标签:

文学

审美

军嫂

杂谈

文化

分类: 正能量

独特的军嫂文化审美

/赵炎

军嫂》杂志2014年第1期,责编:何晓

独特的军嫂文化审美

中国的军嫂,是个极为可敬的群体,古往今来的文人士大夫对她们都不乏歌咏溢美之词。经过千百年锤炼与积淀,形成了积极进步、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譬如传奇、戏曲、诗词、歌赋、对联、音乐、绘画、民俗、影视剧等等,已成为各民族大家庭文化审美共有的独特意象。

相思之美

汉乐府古题有“饮马长城窟行”数篇,对军嫂的相思有着生动的描绘:“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意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诗中的情景非常质朴:军嫂思夫成梦,戍边的丈夫托人给家里捎回两条鱼,给爱人的信却不好意思直接送达,而是暗藏在鱼肚里。军嫂得信,喜极而泣,长时间跪读。公婆问啦,信里写的啥呀?媳妇回答,上半段是您儿子劝你们多吃饭保重身体,下半段的话是对我说的,夫妻之间的事儿。

没有花前和月下,只有心心两相依。“长相忆”三字,如同滚烫的誓言,炽热着两颗心,让边关与家庭,虽遥远,似咫尺,融为一体。

古典文化里的军嫂相思,或半夜开窗寄情星空,或为月残而生情愫,大多是婉约而内敛的。而今日的军嫂相思,大多却是奔放而热烈的,或短信承载爱的缠绵,或视频倾诉家国的希翼。之间的文化审美有一定差异,但均与愁怨无涉,在“绵绵思远道”的时空感上,也是一脉相承的。

理解之美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过一首《子夜吴歌(冬歌)》:“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翻译成白话就是,明天早晨驿使就要出发了,急得我一整夜忙着赶制征袍。光着手抽针,已觉得很冷,哪里忍受得了再去握那冰冷的剪刀?征袍已然缝好寄出,还要等多少天才能到达远方的临洮?

这位军嫂用赶制一件征袍表达自己对丈夫的理解、关爱与支持,语浅意深、词近味远,通篇不说理解,却字字借寓理解:

那一件冬衣,送去的是对丈夫冷暖的关爱,内地与边关,再没了风寒;那一件冬衣,送去的是支持丈夫对国家安危肩负的责任,小家有我,大家有你,才能天下太平,百姓福安;那一件冬衣,送去的是抚幼奉老请放心,送去的是分担,是坚强,是动力,是最美的奉献之歌。

军嫂的理解之美,是巧夺天工地创造美及享受美的特殊文化活动,她们“让丰收的喜悦,掩饰艰难,不言思念,常在梦里与久别的人儿相见”。唯其如此,她们骄傲;唯其如此,她们自豪!

传奇之美

对于传奇的认知,公有公的理,婆有婆的理,莫衷一是。我的认知是,非同寻常,即谓之传奇。传奇蕴含的审美,可对整个社会发挥精神教化作用,应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形态。

历史上流芳千古的巾帼英雄,如佘赛花、穆桂英、梁红玉等人,她们既是军嫂,又是征战沙场的军人;新时代我们的军营中,兼有军嫂、军人身份的巾帼英雄也不在少数。她们演绎的传奇,暗香弥漫,被人们永久传诵。

如今,军嫂创业的故事又在全国各地不断的涌现,谁能说她们不是在演绎新的传奇、书写新的历史篇章呢?!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军嫂文化之独特审美,于今与古,都不失其理性之真、传统之善与现实之大爱,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审视她,关注她,研究她,完善她,必将使她更加窈窕动人,更富有感染力。(赵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