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民工阿Q进城前后的女人缘

(2010-07-22 03:09:28)
标签:

两性

阿q

女人缘

文化

杂谈

社会

分类: 杂说

农民工阿Q进城前后的女人缘

文/赵炎

农民工阿Q进城前后的女人缘

    农民离开自己钟爱的土地,进入城市谋生,大多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最为雷人者,莫过于咱们的阿Q同志,他是完全被女人逼着去的城市。虽说阿Q同志在故乡地无一垄、房无一间,以打短工为生,肚皮还常常叫屈,但是,让他背井离乡,且还是为女人所逼,实在让身为男性的阿Q同志感到窝囊透了。在进城的路上,他对赵炎说:“同志哥,咱为哥们丢脸了,莫怪。”赵炎安慰道:“别灰心,等你去城里转上一圈再回来,情形会大不同的。”

    阿Q同志正值好年华,所谓“而立之年,风华正茂”,除了头上有个疮疤,其他零部件要啥有啥。这样的男人,偶尔动动春心,发发骚情,实在不为过,若非如此,岂不惹人非议其生理上有毛病?这么浅显的道理,女人们竟然不理解。阿Q同志在进城前就是想证明自己是个男人,却导致失去了女人缘,这些让他特想不通,也特伤心。

    阿Q同志曾经有过一段美好的初恋,对象就是那位小尼姑。因为摸了一下小尼姑的脸,女性皮肤特有的“滑腻”手感,让阿Q激动得彻夜难眠,一时间春心荡漾起来了。可是,这段美好的初恋并未开出灿烂的花朵,责任不在阿Q,而是小尼姑太过势利。阿Q同志就摸了一下她的脸蛋,瞧她那忸怩劲儿,简直势利到了家。阿Q同志哪一点不比和尚强?“偏和尚动得,我动不得。”阿Q同志的牢骚话不是没有道理。如果阿Q此时身居尼姑庵或和尚庙里的要职,又或者阿Q是负责宗教事务的公务员,看小尼姑还不乐得屁颠屁颠的。

    若说阿Q同志没有幽默感,不讨女人喜欢,赵炎首先不同意。阿Q还是很幽默的,他和王胡举办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捉虱子比赛,这就很幽默嘛。观众里不乏本乡本土的女人,她们无不乐得前仰后合,只是好像在欣赏耍猴表演,一点尊重的意思也没有。可见并非阿Q缺乏幽默感,而是这些女人不懂得欣赏,或者根本不愿意承认阿Q的幽默感。假如,此时表演捉虱子比赛的不是阿Q和王胡,而是赵本山和小沈阳,恐怕又是另一种情形了,女人们不疯狂才怪。

    阿Q同志对自己中意的女人,历来比较直接冲动,要么摸一下,要么就直呼“困觉”,从无花里胡哨的铺垫,这是缺点吗?不是,而是一种真性情、真男人的流露,和现在动不动就送鲜花、请吃饭的满肚子花花肠子的男人相比,阿Q不知道要可爱多少倍。阿Q深知“时间就是金钱”的真谛,反正和女人交往,谈情说爱也好,寻求知己也罢,最终目的就是上床,何不直接一些,要那么多“含蓄”干吗?简直就是浪费时间。阿Q同志想到做到,从不含糊,他对吴妈就非常直接了当地提出了“困觉”的邀请。

    按说,吴妈是不该拒绝阿Q同志的真诚邀请的,阿Q是童男之身,年轻力壮,吴妈不过是一介女仆,还结过婚,而且最主要的是吴妈的脚还这么大,对于那时的女人来说是一个致命的缺点,有什么资本和理由拒绝咱们阿Q的好意呢?难道一个打工仔还配不上一个打工嫂?拒绝了也就拒绝了,这没有什么,阿Q会想得开的,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大不了再去找李妈张妈,三条腿的蛤蟆找不到,两条腿的女人还不多得是。千不该万不该,你吴妈不该发布阿Q同志的花边新闻,还假装正经,哭着喊着要死要活的,最后连累阿Q把棉被都拿去当了,请道士、买红烛赔礼道歉。阿Q后悔不迭,只得被逼出走,到城里转了一圈,很像今天的农工,懂的在乡下苦熬一年,不如到城里混几天。

    对于吴妈这样的女人,赵炎是义愤填膺的,安慰阿Q说:“这样的女人不要也罢”。一方面自己心里特想男人与自己“困觉”,比如,她主动跟阿Q聊天,说什么老爷要讨个小的,少奶奶八月里要生孩子了,这些“染色”话题足以反映出吴妈的骚女人心态;一方面却从骨子里瞧不起咱们阿Q同志,不愿意与阿Q“困觉”,还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贞洁烈妇”似的,闹得未庄的女人都把阿Q当成了色狼,“伊们一见阿Q走来,便个个躲进门里去,甚而至于将近50岁得邹七嫂,也跟着别人乱钻,而且将十一岁的女儿都叫了进去,”真是一朵败谢的花毁了整个大花园。   

    如果咱们的阿Q同志也像赵太爷一样的有钱有势,如果咱们的阿Q同志是个县长、乡长,哪怕是个保长,只要带个“长”子,再去向吴妈发出“困觉”的邀请,吴妈肯定不会拒绝,不光不会拒绝,还会以此为荣,四处炫耀呢。从阿Q进城返乡后的情形来看,吴妈的这种荡妇心态表露无疑。

    返乡后的阿Q,在女人们的心目中似乎变了一个人,看他身穿绸袍、踌躇满志的样子,显然混得不错,女人们又是羡慕,又是喜欢,一个个逢人便说阿Q如何如何,甚至“眼巴巴的都想见阿Q,不但见了不躲,有时阿Q走过去,也还要追上去叫住,”阿Q的大名一时传遍了未庄的闺中,成了未庄女人心中的“白马王子”贾宝玉了。而在这些女人当中,吴妈、小尼姑都在其中,就连哪位年近50岁的邹七嫂也拉着11岁的女儿加入“追星”的行列。

    此时的阿Q如果再想摸摸小尼姑的脸,或者再提出与吴妈“困觉”,效果肯定不一样,别说小尼姑和吴妈了,就是邹七嫂家里的11岁女儿,难道我们的阿Q不能染指?要知道,在女人的心目中,象征着财富地位的“绸袍子”就是她们的软肋,女人对于财富地位的兴趣,远比自己的所谓贞洁、清白重要得多了。赵炎认为,鲁迅先生的伟大也正在于此。

    可以想象的是,尽管咱们的阿Q同志为了生计所迫,不得已以区区九文钱的价格卖掉了“绸袍子”,他又将面临未庄女人的白眼,但是,吃一堑,长一智,聪明的阿Q同志还会再次进城,然后再次穿着“绸袍子”返乡,女人们还会照样为之疯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