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容产品的冷知识

(2012-11-01 11:26:09)
标签:

杂谈

达人

护肤

分类: 化妆品科学

        美容产品的冷知识

        Q1:氨基酸系界活洁面产品一定是偏弱酸性?

        A:错。按PH值去选产品真的没太大作用,我个人觉得与其带一排PH试纸去超市、专柜,还不如学点成份名称。譬如,月桂酰基肌氨酸钠,这个界活在OLAY一些低端洁面产品线都会看到,我们先不论人家整体产品的PH值是怎样,单纯谈此成份,它在1%水溶液的PH值是7.5—8.5。又如有些特殊的氨基酸系界活是属于两性系的,主要是因为氨基上的氢原子被长碳链烷基取代就成为具有表面活性的氨基酸系表活。它很特别,溶液碱性时转变为阴离子型,溶液酸性时转变为阳离子型;这类主要羧酸型氨基酸表活和磺酸型氨基酸表活。

           目前很多日系的开架清洁产品明明不是氨基酸系的,却呈弱酸性。我这样说,你该明白怎么回事了吧?

 

        Q2:精华液水状的更好?

         A:有些达人会鼓吹自家的精华呈水状,渗透力强。但是这样的精华就一定好吗?不是的。这类精华只适用于含的都是水溶性成份,无论保湿、美白的精华都一样。有些油溶性的成份明明就很好,但是你无法将它做成水状吧?那就是要做成乳状咯。但是人家乳状的没有水状好渗透“实验海绵”啊。

       

         Q3:怎样才能避免消泡假象的产品?

         A:以前很多人相信化妆水摇晃出越多泡越有营养,可是今天被众人辟谣后,大家有担心怎么才能避免落入商家用消泡剂去消除产品的泡泡。

            首先,我们要知道纯液体很难形成稳定的泡沫,如纯水、纯露。对泡沫起稳定作用的物质称为起泡剂。表面活性剂和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明胶、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皂素等)都是好的起泡剂。泡沫的存在是因为气泡间有液膜。泡沫液膜中的液体会因重力排液和表面张力排液而流失从而使液膜变薄,另一方面气泡内气体扩散。液膜排液和气体扩散是小气泡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大气泡逐渐变大直至破裂。泡沫的稳定性与表面粘度、界面膜的弹性、液膜的自修复作用、泡沫的液膜表面带的电荷和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有关。

            消泡分方面,一是防止泡沫形成,二是消除已形成的泡沫。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式来达到。物理方式有搅动、加热或冷却、加压、减压、过滤、离心、超声波处理。但物理当然不可能应用到实际市场上已存在的产品,所以都归于化学方式,主要有抑泡和消泡,降低泡沫稳定性,加入与起泡剂反应的物质,如醇、酸、油脂、二甲基硅烷等。

            看到类似的化学消泡剂的存在,大家就知道可能该产品的界活不少。

 

         Q4:同一款产品,凝霜版跟乳霜版的有效成份一样多吗?

          A:不可能。凝霜版的产品因为要减弱油相的运用,添加大量增稠剂来代替,譬如常见的卡波姆、羟基纤维素等,这些成份我在冻膜那篇说过了,它所容纳的营养成份局限性很大。对于离子性的活性成份,像是矿物质、甘草酸钾、海藻萃取、各种植物萃取,事实上都无法去到什么高浓度,加多了就会化胶。譬如像VC及其衍生物,要不影响冻膜的成型,那么添加量就必须极少,所以谈不上什么美白。另外还有一些大家所熟悉的可剥脱角质的酸类成份,如果酸,大分子胶不耐酸的。但是耐酸的体系也是存在的,不过质感方面估计蒙着难受,你也不会用。有些厂家为了减低果酸PH值而添加另一些成份去中和,但是稍微知道化工的同学都意识到这胡多少产生一些盐类,盐类也是离子型产物,同样会影响产品的稠度。

 

         更多问题等待您的提问,我个人能想到的方向有限,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