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不靠谱”的护肤品评测实验

(2012-09-22 16:00:05)
标签:

转载

分类: 化妆品科学

http://thumb1.yokacdn.com/p_600_1000/sp1/201104/28/2536571_1304026645hCeX.jpg.jpg


现在各大美容媒体,以及“所谓”的美容编辑、护肤达人,都灰常喜欢用各种简单的手段来做护肤品评测,其中很多人更华丽丽地搬出一堆玻璃棒、培养皿、烧杯、试管等等化学道具来配合所谓的“实验”,以展示评测的“专业性”。这类评测往往非常能讨好“不懂护肤”的读者,并留言称赞“好专业”,而我则非常不喜欢类似的评测,心想:专业个P呀……


现在我就列出六种普及率较高、非常受欢迎的无意义的评测实验




延展性评测:

这个评测方式算是比较新的,挤些许护肤品于刻度尺0刻度处,用棉签向后涂开,看涂的痕迹有多长,越长则代表延展性越好,用量就能越省。

额滴娘!这是哪位不染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发明的方法?这创新能力真是够仙人的。护肤品延展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质地,质地偏稀偏水的,延展性当然很好,质地较稠较厚的,延展性自然会下降,而且添加了高浓度硅、合成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护肤品,延展性想都不必想,肯定无比丝滑。用量省?既然舍得花大价钱买护肤品,为啥在用量上就非要变得这么抠门和小民?我只想说,很多护肤品用量不足就等于白用:防晒霜如果单次用量不足1.5ml,防护力只有标示指数的25%甚至更低;美白精华如果一瓶子用个一年半载,十万一瓶的精华都不可能让你变成白雪公主。


水分仪评测:

估计淘宝卖水分仪卖疯了,感觉只要是玩评测的几乎人手一支。方法为先测试裸皮的水分值,使用某产品后再进行测试,水分值差异越大代表保湿效果越好。

关于水分仪评测,我只想说一句话:如果你能在同等温度、湿度、体温、肤况的条件下跟踪测试24小时,或许还比较能说明产品保湿力的优秀与否。刚涂擦完护肤品的皮肤水分值上升那是闭着眼睛都知道的,即使你把皮肤泡在自来水里三五分钟再用水分仪测试,皮肤水分值照样会飙升一截,这总不能说自来水也能当保湿精华吧?所以,用水分仪评测保湿力,是毫无说服力和数据意义的。


化妆棉评测:

很多评测达人喜欢把产品涂在化妆棉上,再翻面看看是否有浸透到另一面,有浸透到另一面的,就表示容易吸收,反之则吸收不好。

God these people! 要知道,咱们人类的皮肤不是吸油纸,不是卫生纸,也不是化妆棉(更不是姨妈巾……)!吸收的好坏,不是由质地来定夺的,要拿这个来做文章的话,我敢说没有哪瓶乳液或面霜的“浸湿力”能拼得过自来水,照这么说的话,我们洗完脸、冲完澡后个个都变成注水猪了。这种评测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水溶性评测:

很多评测达人优雅得很,翘翘小拇指,拿着玻璃棒在烧杯里搅上一搅,如果产品能均匀地溶于水,就代表产品渗透性很好。

这什么逻辑?!要知道,同等单位、浓度的成分,脂溶性成分的透皮率更高,水溶性成分的透皮率则逊于脂溶性成分,所以很多水溶性多效成分,比如精纯维他命C、果酸,则需要用较高浓度来补偿水溶性成分透皮率较差的弱点。所以,单从产品溶于水与否这一点来测试产品的渗透性,实在是太过武断。


抗氧化力评测:

把产品挤到盛满碘酒的试管里,搅拌均匀后,如果碘酒颜色变浅变淡,则说明产品的抗氧化力优秀。

这个评测手段嘛,就全当作娱乐下自己的视觉吧,产品的抗氧化力绝不是简单到拿碘酒就能定夺的。目前全球最权威的测试抗氧化力的实验只有ORAC(Oxygen Radical Absorption Capacity),通过严密科学的实验,针对抗击主要五种自由基来分析抗氧化力。如果用一些碘酒就能判别抗氧化力的话,那做ORAC的那些科学家早就下课了。


鸡蛋壳评测:

这个评测方法应该是其中最雷人的一个了。将产品均匀涂擦在鸡蛋壳上,静待一小段时间来看鸡蛋壳颜色是否变浅,变浅就代表美白效果好。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为超过90%的碳酸钙,大多数美白精华都采用精纯维他命C或其衍生物作为美白主力,而一定浓度的精纯维他命C为了保持其活性,产品pH值往往偏低,能缓慢溶解碳酸钙,说难听点就是腐蚀,加上产品里的基质,以及一些产生即时效果的成分,比如硅、云母、滑石等等,就很容易让涂擦了鸡蛋壳的美白精华变白、变滑、变亮。

 

 


写这篇博文的目的只是希望看我博客的读者不要迷信网上这些披头散发、满天飞舞的评测,真的是毫无意义。

不过嘛,管他们呢,反正皮肤差是差在他们脸上,我们自个儿美美的就行。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