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由于某位护肤专家在网上做了一个简易实验来证明他所选择的面膜里含有荧光剂,这一微博引起当然内地、港澳台十几名专家、达人围攻之,为什么会驳斥的言论会如此厉害?那请仔细看这篇博文。
先来看一下那位专家的试验说明图:


他做得实验恨简单,沾取适量面膜液在手上,再以伍氏灯365nm波段光线照射(紫外线射线),发现液体呈现出强烈的荧光反应,故以此来断定该款面膜还有荧光剂。常理来想,没错啊,人民币不也是这样看真伪吗?
本人先来普及一下:
1、荧光反应就是物质接受紫外线不见光的照射后会被激化,之后会把被激化的能量转换成肉眼可见的光释出。其实荧光反应在自然界也相当常见,像是有些食物、药物、叶绿素、细菌甚至霉菌在紫外灯照射下会产生荧光反应,这称为自然荧光,这是物质固有的特性而且是无害的。
2、有些荧光物质经由紫外线照射后会放出蓝光,蓝光跟黄光是成互补色,于是会让原来偏黄的衣服或纸张纤维呈现洁白、亮彩及鲜艳的观感,而这些物质就是现在媒体上所指的荧光增白剂(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Fluorescent/optical brightener或whitener。
3、目前最常用的就是Diamino stilbene
sulfonate及Distyrylbiphenyl的相关衍生物。所以在荧光灯下会呈现荧光反应的物质并非都是荧光增白剂,其实很多天然成分都会有荧光反应,这点大家一定要了解。
所以我要说的是,即使在365nm波段下照射呈现出荧光反应,面膜中的各种成份或混合后的总反应也可能呈现出自然无害的荧光反应,若要断定这款面膜是否含有荧光剂,那就必须将面膜的原出厂颜料逐个在相同波段下检测,然后混合物再检测。
另外荧光剂的危害性也分为两种:可迁移性与不可迁移性。如此,面膜的面膜纸也要做相同的检测,因为不排除面膜纸有存在可迁移性的荧光剂可能。对于此项区分,我国有个简易的检测法,程序如下:
目前依照国家标准仅对“可迁移性荧光物质”有所规范。其检测方法第一步就是先把测试品置于波长365
mm的紫外灯下检测是否有荧光反应;如有产生荧光反应则再以无荧光反应之纱布进行染色法以确认是否有荧光迁移性。
我建议大家不要轻易相信专家达人的一面之词,打我们接触更多知识后,个中奥妙的答案自在我们心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