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与文明演进的挽歌

(2009-11-07 13:44:14)
标签:

迟子建

额尔古纳河右岸

书评

文化

分类: 柴门犬吠

历史与文明演进的挽歌历史与文明演进的挽歌

                 ——读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

 

文/倚剑听涛

 

 

感谢“三联学舍”圈子将本文推荐到草根名博首页,感谢长笑博导将本文推荐到新浪文化博客首页《读书随笔》栏目,感谢宸之韬博导将本文推荐到新浪读书频道书评栏目。

本文参与新浪书评,敬请投我一票 

 

 

很久没有读当代作家的作品了。同事正在读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说是不错。我也知道它获得了去年的“茅盾文学奖”,正好最近工作不是太忙,便借来读了。

我看书喜欢先看序和跋。迟子建的这本《额尔古纳河右岸》没有序,只有跋,是关于成书的经过以及思索。我看的很仔细,产生了继续读下去的欲望。

书是一口气读完的。我看书,尤其是小说类的书,如果喜欢,一般是一气读完的。对那些看书看得格外仔细,考据作者词句、章法、主题的读者,我尊重但不欣赏。我觉得,看书,尤其是小说,就好像是面对作者奉上的美味珍馐,食指大动,应该饱餐一顿才是。至于把每份菜肴细细地称量,一点一点地研究配料的构成、营养的比重,那不是食客读者的任务。再如饮酒,饮者和品酒师的感受是不同的。

读完,我说,迟子建让我尊重。

在此之前我不知道迟子建还会画画。书中有三幅插图,出自作者自己的手笔,两幅水粉,一幅油画,画的是树木、花草、流云。画得厚重,几乎看不出线条,多是色块的堆积。我看画的感觉如同读书的感觉一样,仿佛胸中堆积着块垒,难以释怀。

迟子建坚持“用小人物说大历史”,原本可以厚重的作品被演绎成了“一支苍凉的长歌”,成了一首抒情诗。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她们给看老了。”《额尔古纳河右岸》以一位年届九旬,这一弱小民族最后一个酋长女人的自述,用区区二十多万字,讲述了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一个部落近一百年的历史。

书中,重大的历史事件如满清覆灭、伪满成立、抗日战争、土改、文革等等都只是故事的背景,甚至几句话就交代过去。近现代百年的历史以碎片的形式进入我们的视野,碎片的反光一一折射到这个鄂温克部族看似远离主流文化的生活空间。沉重的历史从老人的口中流淌,似乎饱经沧桑,又似乎轻如鸿毛。

这是一本让我感动的书。伏在桌前阅读的时候,眼睛有时会不自觉地湿润起来。迟子建在该书的跋中说自己喜欢听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而她写出的这部《额尔古纳河右岸》,则是一部交响诗。茅盾文学奖的授奖辞中说它,“具有史诗般的品格和文化人类学的思想厚度”。在这本书的最后,迟子建这样写到:“如果说我的这部长篇分为四个乐章的话,那么第一乐章的《清晨》是单纯清新、悠扬浪漫的;第二乐章的《正午》沉静舒缓、端庄雄浑;进入第三乐章的《黄昏》,它是疾风骤雨式的,斑驳杂响,如我们正经历着的这个时代,掺杂了一缕缕的和谐与安恬,应该是一首满怀憧憬的小夜曲,或者是弥散着钟声的安魂曲。我不知道自己谱写的这部心中的交响曲是否会有听众。我没有那么大奢望要获得众生的喝彩,如果有一些人对它给予发自内心的掌声,我也就满足了。”而我,已经在为迟子建鼓掌了。

在追逐这个行将消失的鄂温克部落、面对其文化正在逐渐消失的现状时,我们感到的不仅仅是悲凉。人类历史与文明的演进,其实质是人类为了追求自己生活得更加安逸,发明、战争、科技概莫能外,而自然,更是人类攫取的对象。现代人就像一个执拗的园丁,要把所有的树都修剪成一个模式,其结果是,一些树因过度的修剪而枯萎和死亡。可是,文明有没有先进与落后,现代与古老的区别呢?科技的进步,物质的发展,是不是就必然带来文明的发展呢?不可否认,一些古老的生活方式需要改变,但我们在付诸行动的时候,是否可以不采取连根拔起、修剪草坪的方式呢?大自然是美好的,也是残忍的。如果一支部落消失了,希望它完全是自然的因素,而不是人为的因素。从这种意义上讲,萨满教是值得尊敬的宗教。

随着城市化、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很多在现代“文明人”看来是“野蛮”的民族、文化正在迅速地消亡,科技的每一次凯旋,都意味着对自然的征服,意味着乡土家园的失落。其实这不只是鄂温克人的悲哀,而是我们,生活在今天的人类的悲哀。我们都在寻找自己心灵失落的家园。

我似乎看到,我们的五十六个民族最终会成为一个“华族”,我们的地球最终成为一个国家,地球人最终成为一种同一化的生物群体,成为让上帝惧怕的神。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历史与文明演进的挽歌

 

历史与文明演进的挽歌

 

历史与文明演进的挽歌

 

 历史与文明演进的挽歌

 

历史与文明演进的挽歌(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恕不能注明作者)

 

 

ps:感谢圈子和各位博导的推荐

 

历史与文明演进的挽歌历史与文明演进的挽歌

 

历史与文明演进的挽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