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之九:芒种

标签:
二十四节气生活依然养生芒种杂谈 |
分类: 起居有常 |
http://www.xn121.com/images/zhxw/2012/06/05/3B575110566A1284707826F2CE10187F.jpg
梅雨时节
梅雨指的是从我国江淮流域一直到日本南部每年初夏(6-7月)常常出现的一段降水量较大,降水次数频繁的连阴雨天气。因时值梅子黄熟故名。又因这时温高、湿重、雨多,器物容易受潮生霉,故名霉雨。一般为6月上旬到中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出梅后盛夏开始。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霉,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霉。入霉总在6月6~15日之间,出霉总在7月8~19日之间。
正常梅雨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时间长达20~30天,雨量在200~300毫米之间,约占当地全年雨量的20%~30%。但年际变化很大,入梅日期迟早可相差40天,出梅日期可相差45天。历史上最长的梅雨季节达60多天,也有些年份却一反常态,出现“空梅”,变成了“梅子熟时日日晴”,当然,这种情况历史上并不多见。
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梅雨时节,气温较高,雨量丰沛,十分有利于水稻、蔬菜、瓜果等多种作物的生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到:“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莓也”。梅雨时节,空气湿度很大,水汽常常吸附在人们的衣物、书籍、家具和食品上,时间一长,招来霉菌滋生。事实上,一个地区的降水状况,对当地的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像江南地区那些无垠的稻田、苍翠的林木、青青的茶树、交错的港汊,哪一样离得开梅雨季节雨水的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