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辨证上,虚实既是指体质而言,也可用来指病情。凡是人体机能衰弱、抵抗力不足,或病势衰微的征兆,都属于虚;人体机能亢奋,抵抗力强,或是病势增剧的征兆,都属于实。
中医上认为入侵人体的病邪,是一种实邪,而实邪能否入侵,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与否,正气虚弱就会受到病邪的攻击。另一方面,病邪侵入后,人体会产生抵抗作用,于是虚与实又成为互为消长的局面。抵抗力强,病情就可转好;抵抗力弱,病情就会加剧。此外,抵抗力强,邪气虽猖獗,也只是形成实症而己;抵抗力弱,正气就越虚粍,于是就形成虚症。
举凡正气虚弱,病理机能表现在不足、衰退等方面的,就叫做「虚症」,如手足不温、下痢清榖(排出不消化的食物)、小便失禁、气短懒言、盗汗、腹胀时减、灭后腹胀,或腹痛喜按、按后痛止、脉象无力、慢性久病等均是。
至于邪气亢盛、病理机能表现在有余、强实等方面症状的,就是「实症」,如高热烦渴、大便秘结、小便热痛、谵语狂妄、无汗或汗出而身热仍炽、腹胀不减,或腹痛拒按、脉象有力、急性暴病等均是。虚实是正邪相争的结果,所以,在诊视疾病的过程中,必须明白两者的转化退规,才能对病情有所帮助。
病人出现身热、流汗、口渴、烦燥等里热实症时,表示正邪势均力敌;此时,如果正气战胜邪气,就可以痊愈;若是高烧不断,津液粍损,正气溃散,恐怕就要由实转虚;再出现下痢清榖、手足厥冷等里寒虚症,表示病邪已经深入,如果正气仍无从恢复,恐怕就会生命垂危了。因此,想要使病人战胜病邪,就必须使他恢复正气,也才能由虚转实,依复健康。
致于虚实转化的原素,必须视下列情辨证:
- 体质强健的人,虽然感邪重,但是病情并不重;体质弱的人,即使感邪很轻,也必定会导致重病。
- 感邪轻的人病势也轻;感邪重的人病势也重。
- 新感的疾病多数属实,久病的痼疾则多半数虚。
- 治疗得当,可以立即痊愈,或由虚转实;治疗错误,反而会使变症百出,或由实转虚;由急性酿成慢性,缠绵不愈,久而致虚。
由此可知,虚实两纲在辨证上着决定性的意义,而且也与其他六纲关系密切,除了有表虚里实、表实里虚、表里俱实、表里俱虚的关系外,热症也包含在实症中,寒症也包含在虚症中,因此,阴阳是八纲的统帅,虚实则是表里寒热的纲领。
以上是对八纲的概述,在辨证疾病时,应该由整体来考虑,仔细观察,才能够有正确结论,并迅速达到效果。八纲是理论上的问题,该如何运用在临床诊治上,就必须仰赖四诊的配合才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