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相对的名词,在辨证病况上,可说是八纲之首。
中医上认为,一切病变的发生,都是因为阴阳失去了平衡,出现太过与不及的变态,就称之为「阴阳失调」。
凡是不及的、抑制的、衰退的、寒性的、都属于阴;太过的、兴奋的、亢进的、热性的、都属于阳。在辨证病情时,都应该先认清「阴症」与「阳症」,然后再对症下药,才可以发挥药效。
什么是阴症呢?阴症是症状如颜面苍白、黯淡、恶寒、不渴、不愿讲话、声音低微、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脉象沈细微弱等均是。至于颜面潮红、有光、发热、烦渴、呼吸急促、声音宏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脉象洪大滑数等,就属于阳症。
以上的这些症状,只是一个总括,在辨证病症时,除了要参照这些之外,也必须观测病人的发病症状。
有时发病症状相似,但是本质绝对不同时,就要靠阴阳来辨识。例如,同样是一个四肢厥冷的症状,如果在初得病时,出现头疼身热、面赤火升、谵语烦乱、脉洪滑大的现象,不久又有四肢厥冷的症状,就属于「阳症」,称为「阳厥」,如果有身寒不热、面白肤冷、蜷卧神乏、脉细无力等症,而后又有四肢厥冷时,就为阴症,称为「阴厥」。如果只依其四肢厥冷,就一律视为阴症,就会出现错误。
阴阳两纲实际是贯串在六纲之中,它们可以概括六纲,而且与表、里、寒、热、虚、实六纲有很密切的关系,例如寒邪侵袭体表,寒属阴,表属阳,就称为阴中之阳;热邪深入内部,热属阳,里属阴,就称为「阳中之阴」;若寒邪入侵内部,寒属阴,里也属阴,就叫做「阴中之阴」。由此可知,阴阳的变化与六纲的关系。
所以,一切的疾病,都是因为阴阳失和,才出现表里寒热虚实等病象。要治愈任何疾病,必由阴阳失调的状况中,找出解决之因,才能药到病除。这也是阴阳成为辨证总纲,称为八纲统帅之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