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妈妈抄经

(2009-12-18 14:07:10)
标签:

清静经

养生

文化

教育

道学

分类: 天命使然

山上回来后,除了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最直接做得一件事就是教妈妈抄写《清静经》。

妈妈一直遗憾没有时间好好练字,以前一直忙于生活中的林林总总,现在退休在家,学习养生之际,抄经可谓是一举几得的事情!

先是随了妈妈练字的心愿;再者现在天寒地冻,不易外出锻炼身体,而只是静坐练功似乎对她来说,显得有些枯燥乏味,而抄经可是练习静心很好的方式;更让人受益的是,在一系列抄经的仪式的学习中,感悟到我们祖先的智慧,会油然升起敬意,诚心礼拜。

分享一下抄经的体验:

经文《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在山上抄经如前所述,都是午睡之后,我们会按时汇集在神农殿前,等大门开启后,我们陆续悄声入室,在各自的蒲座前已摆放好了文房四宝,我们每人都不是急于就座抄写,而是捧起纸稿和笔来到神农像前,诚心礼拜,焚香熏手、纸稿和笔,礼毕后静静回座,才安下心来,一笔一笔用心抄写。

家中没有神农殿的静穆,不过在与妈妈交流的抄经的体会后,她很认可,于是我们在家中也按此程序进行。

一、首先准备好文房四宝,现在家中的书桌上都摆放的是电脑,放不下笔墨纸砚,倒是茶几象似山上殿内的 案头,就以此为桌,准备好坐垫,正好边盘坐,边习字。妈妈觉得跪坐更适合她,因为盘坐腿脚还未那 么灵便。

二、接着是叩拜祖先,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那么珍贵的文化遗产,诚心诚意的向他们行礼,准备好了香案, 我们静静的捧起纸稿和笔,先行鞠躬磕头三次,然后熏手和纸稿(在点燃的香上左右各绕三圈),让袅 袅的青烟传递我们的感谢之情和追远之意!

三、回座后开始静心抄写经文,在一笔一划默诵抄写中,心已无杂念,你会发现原先的字体有大有小,笔在 手里不听使唤,渐渐的字越写越顺手,越写越齐,越写越小,本来一篇经文要好几张纸才能抄完,以后 你会发现一张纸就够了。这些外在的形式直接反映的是你的内心,当你的字从大楷写到了蝇头小楷,你 的静心之功也就初见成效了,而潜在映入你脑海中的经文是能真正启迪你智慧的,一旦领悟其中真谛, 那将会受用无穷!

附:《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全文

老君曰 大道无形 生育天地 大道无情 运行日月 大道无名 长养万物 

吾不知其名 强名曰道 夫道者 有清有浊 有动有静 

天清地浊 天动地静 男清女浊 男动女静 降本流末 而生万物 

清者浊之源 动者静之基 人能常清静 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 而心扰之 人心好静 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 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欲不生 三毒消灭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 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 内观其心 心无其心 外观其形 形无其形 远观其物 物无其物 

三者既悟 唯见於空 观空亦空 空无所空 所空既无 无无亦无 无无既无 湛然常寂 

寂无所寂 欲岂能生 欲既不生 即是真静 真常应物 真常得性 常应常静 常清静矣 

如此清静 渐入真道 既入真道 名为得道 虽名得道 实无所得 为化众生 名为得道 能悟之者 可传圣道

老君曰 上士无争 下士好争 上德不德 下德执德 执著之者 不名道德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 为有妄心 既有妄心 即惊其神 既惊其神 即著万物 

既著万物 即生贪求 既生贪求 即是烦恼 烦恼妄想 忧苦身心 便遭浊辱 流浪生死 常沉苦海 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 悟者自得 得悟道者 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 吾得真道 曾诵此经万遍 此经是天人所习 不传下士 

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 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 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 

西王母乃口口相传 不记文字 吾今于世 书而录之 

上士悟之 升为天官 中士修之 南宫列仙 下士得之 在世长年 游行三界 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 学道之士 持诵此经者 即得十天善神 拥护其身 

然后玉符保神 金液炼形 形神俱妙 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 人家有此经 悟解之者 灾障不干 众神护门 神升上界 朝拜高真 

功满德就 相感帝君 诵持不退 身腾紫云

备注:若家中未备文房四宝者,很能理解,不瞒您说,开始家中抄经的笔砚还是前不久才发现的小学时期的留念品,呵呵,好像早知我不久将用到她,故适时的进入我眼帘。自妈妈连续两天抄经下来,一坐就是两个小时,因我再三叮嘱,经文是不能抄错的,一篇经文哪怕只是抄错一个字就作废了。若在平日,这样的跪坐半个小时就要腰酸腿痛了,妈妈自己也说是不可思议,至此看到妈妈的用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