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会中风?

(2009-09-02 10:33:54)
标签:

中医之钥

养生

文化

中医

教育

家居

育儿

休闲

时尚

健康

杂谈

医疗费

分类: 常见病防治

    日光、清水和空气为生命的三要素,即国人俗称水、火、风,在人身为精、气、神。

 

    风即俗称空气,空气因受温度(日光与清水)的作用而产生变化,即空气发生扩张、收缩、上升、下降与稳定的作用,是为木、火、土、金、水五行的作用,亦即天气风、暑、湿、燥、寒五气的变化,俗称风或空气或气候变化。

 

   ——空气对我们的生命、身体分秒不能分离,身体调理五气正常,则百病不生,若调理不能均衡则百病丛生,而此产生病变分为三种情况:

    感冒:五脏仍能正常运行五气,只是五气不能协调产生的证状。因各脏腑、经络不同而表现不同的证状,称伤风、伤寒、伤暑、湿、燥火...等。

    中风:五脏或某经络失去正常运作五气的功能,而呈瘫痪、偏枯或半身不遂的证状,称中经、中络、中脏、中腑、其因有中风、中湿、中寒、中暑、中气、中恶、卒中......等。

    气绝:五脏气绝即死亡,乃气终止在身体的活动。

 

    气在人体的作用,随饮食、气候、情绪而产生各种病变,俗称百病因风起,即各种大并恶病皆从小病演变而来,了解疾病的前因后果,才能将疾病治疗痊愈,以获取健康。

 

    中风、伤风即空气(风)在人体生理精、气、神强盛或衰弱的状况下,变化发生不平衡,产生伤害不同程度所表现的症状。

 

    风是如何中、伤人体呢?

    黄帝内经灵枢五变第四十六篇,黄帝问于少俞曰:余闻百疾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必循毫毛(毛孔)而入腠理(皮肤与肌肉的交界处),或复还、或留止、或为风肿消汗、或为消瘅(疸)、或为寒热、或为留痹、或为积聚奇邪淫溢,不可胜数,愿闻其故,或同时得病,或病此,或病彼。又曰:人之善病风厥漉汗者(常汗流浃背而因风卒倒),何以候之?少俞答曰: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又曰:善病消瘅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夫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强则多怒,柔弱者易伤......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臗皮充肌,血肌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

灵枢缪刺论第六十三,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具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伤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

 

    中风分别病情轻重为中经、中络、中脏、中腑因之而名。

   

    体力强盛,风暑寒湿燥火之气对人体不能调适的现象,在表皮经络,五脏经络运作正常,是为表证伤风、伤寒、伤暑湿热只名曰而不曰,是称感冒。

 

    体力衰弱,经络脏腑对风暑寒湿燥火之气无力运作,而产生脏腑经络停止运作的故障现象是为,身体的生长、发育之能衰弱,运作体力衰弱,是为病重入里之意为中风、中湿(痰)、中暑、中气、中寒、中恶、卒中........名为中风或类中风,皆称中风。

    中风分为中经、中络、中脏、中腑。又分闭证、脱症,闭证为邪实证,治疗时可下、可清,脱症当温补是为虚脱证状。

    中风时,邪在络则肌肤不仁,邪在经则重胜不能任地,邪入于腑则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艰言,口吐涎,却不见脑中风三个字。

    中风事实上并非脑的问题,就像发烧并非脑中枢神经对体温失控所致的荒诞不稽之学说。 事实上,脑中风三个字是在骂人的脑——思想停止运作、故障的意思,而不是医学上的名辞,几千年的中医学上都没有看到脑中风的医学记载。

   

 

相关阅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