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
(2009-07-22 06:50:21)
标签:
生活时尚夏季休闲文化中医家居健康教育杂谈 |
分类: 起居有常 |
养生一词原出自管子,仍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在这里我只讲一讲,夏季如何养生。夏季是从立夏开始,经过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至立秋的前一天为止。夏季艳阳普照,地热蒸腾,天地之气交合,正是万物繁荣,群芳斗艳的季节。但是从生物钟养生的角度而言,人们的康寿决定于体内物质和能量的储备,而这种物质和能量的储备有冬储夏耗的规律。夏季就是消耗的季节。如果此时不注意保养,秋冬季节体质就会下降,抗病力减弱,从而影响全年的身体健康。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变耗为储呢?关健是要从精神、饮食、起居等各方面加以调适。
调养身体,首先要顺应自然规律,因为我们人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依照天人合一的五行模型,夏季我们要主调心,这是其一。其二,为了更形象地阐明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黄帝内经》十分有趣地把古代君臣来作比喻,以此来对应说明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在这个比喻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主也。心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中居首要位置,所以是君主。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心气旺盛血液便能顺脉周流营养全身。如果心气不足,则血流不畅或血脉空虚,就会出现心悸等病变现象,所以说: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也。因此,古代夏季养生学倡导:调息静心,常如兆雪在心,人们常说的心静自然凉是有科学道理的。保持恬静的心理状态,不要过于激动,更不要发怒急躁,防止心火内生,因燥生热,心情自然平静了。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对于功名利禄、得到与失去,就应如诗人刘禹锡所说的那样: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真正做这些就可度百岁而不衰。起居方面,《黄帝内经》指出:人的生命活动,与大自然的规律相应相生。既然如此,人的起卧则必然要顺应天时,即顺应四季更替的规律,对此,《黄帝内经》有一段极为精彩的论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交气,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夏三月,这是万物复繁荗秀美,天地阴阳之气交合,自然界的植物结出果实的日子,人们应当晚睡(古时太阳下山以后,现今的晚9点)早起(古时太阳升起,清晨5时),不要厌烦白天时间长,使胸中没有怒气,这是顺应夏季的规律,是养长之道,违背这个规律就会伤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