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3期本报评论:构筑企业的知识竞争力

(2009-07-07 11:35:24)
标签:

知识资产

显性知识

知识库

隐性知识

知识管理

财经

分类: 浩商评论

 

构筑企业的知识竞争力

评论员 慕容策

美国德尔福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费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隐性知识,是高度个性化且难于格式化的知识;显性知识则是指用文字和数字表达出来,容易以硬数据的形式交流和共享。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后,信息技术不断提升,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如果要想顺应时势健康经营,要想赢得竞争的胜利,要想实现超常规的发展,就必须构筑属于自己、有竞争力的独特知识系统。

过去,我们讲到企业的资产管理,通常都会注意到“人、财、物、机器”等,但很少会注意到知识的管理。除了对人的自然体力和智力有深刻认识之处,我们并没有注意到人才身上所蕴含的全面价值特质,更没有注意到整体的知识资产及创新管理。做好企业的知识管理,我们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共享的知识库。建立企业自己的知识库之后,就能把企业的优势继承下来,给全体员工提供一个集体提升的平台。通过分门别类的管理,我们可以对企业核心知识资产进行规范管理,避免知识的自然消亡、意外消亡或外泄。成功建立知识库和有效管理知识库之后,知识积累就会系统化,并且会减少因个人离职而给整个组织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是促进职员间的知识交流。职员间知识交流的频度、深度和广度,将决定职员个体的能力成长速度,同时也直接决定企业的执行效率和执行质量。如果企业内部的交流方式单调、机械,学习组织无力,那么,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就很有限了。

三是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譬如,某企业核心领导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身体力行多年,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系统的文化知识资产。但是,在中层和基层,却没有很好的承接下去。那么,这家企业的文化接力棒,在哪里丢失了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确实是老板文化。但如果只是老板的个人文化,而没有成为全体职员信奉并执行的文化,它就成为了孤家寡人文化,自然丧失了组织文化和群体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其实,在一个尊重知识的企业里,人们不会把文化当作单纯的理论和传统的思想教育来看待,通过机制、制度使文化与行为和绩效紧密结合起来,而且还会在内部形成良好的伦理环境。

四是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传统的企业管理当中,对于知识资产的理解,基本停留在专利和发明上。其实,凡是以文本、视频和音频等方式保存的、与商业经营相关的资料,都可以视为知识资产来管理。现在,很多新型企业都非常注重知识资产的管理,传统制造型企业要完成现代化转型,同样绕不开对于知识资产的科学管理。在这个今天这个高度重视软实力的时代,如果不把知识当作资产来管理,这样的企业还有资格参与市场竞争吗?

严介和先生(原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现为“华佗CEO论箭”秘书长、首席专家)在评价企业优劣时,他说,“一流的企业做文化,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做资本;三流的企业做产品,做项目。”由此可见,一个现代企业,如果没有优秀的知识管理能力,没有打造好属于自己的知识竞争力,不要说成为一流企业和二流企业,就连成为三流企业都会有相当的困难。

构筑属于自己的知识竞争力,中国企业任重而道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