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援助喀麦隆农业技术示范中心(6)

(2024-05-24 16:01:54)
标签:

粮食安全

国际援助

试验示范

共建共享

喀麦隆中心

喀麦隆农业技术示范中(6)

项目技术合作方案

1部分 项目概况

2部分 项目背景与基础条件

4部分:项目主要实施内容与布局

4.1.2功能分区

4.2.8项目总体布局

该项目是集良种繁育、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项目,将生产与加工统筹考虑,使之协调发展,达到合理的经济生产规模。同时,各生产环节之间有机衔接,达到各生产环节之间协调发展,资源共享,既节约投资,又可增加经济效益。

1.良种繁育与种子加工厂

项目区主要任务是繁育良种,布局在水稻生产优势区域,同时配套良种繁育和稻谷加工厂。

1)良种繁育布局

全部沿萨纳加河岸布局,结合地形和灌溉条件,调整单片面积。开垦、复垦300公顷;沿河布设1座泵站,单站抽水能力0.35m3/s,可满足300公顷水稻种植灌溉需要;渠道与道路结合布局,按方田林网规范设计,根据农机具作业性能适当调整田块面积(部分旱作田块面积可适当加大),单块水田面积控制在0.3公顷左右。

2)种子加工厂布局

考虑到未来发展需共享道路、输变电及水源,布局在培训中心的东侧。种子加工厂占地面积约1公顷,采用边缘式布设方式,所有厂房、车间等建筑物沿周边布设,中间留晒场。

2.水稻种植与稻谷加工

项目区主要任务是大面积生产水稻,并将稻谷加工成商品大米。布局在既是水稻生产优势区域,又是交通方便的农产品集散地,在水稻种植区域内建设稻谷加工厂。

1)水稻种植布局

水稻种植布局在以前生产过水稻、现在已近部分撂荒的两河流域之间,复垦4000公顷,结合地形和现有条件,采用自流引水方式,渠道分干、支、斗、农四级布设,为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全部衬砌。因当地降水强度较大,将斗农渠按有效高程布置,兼作排水渠道,并修建部分专用排水干、支沟。根据灌溉要求及地块条件,布设节制闸、斗门、分门、跌水、桥涵等各类建筑物。根据地形条件,土地按方田式整理,单块方田面积4-6公顷,布设田间路和生产路两级道路,田间路路宽4.5米,生产路宽度3.5米。

2)稻谷加工厂

原料库采用散装平方仓形式,可储存2000吨稻谷原料。大米成品库东侧距大米车间10m,成品库四周设有环形通道,便于大米成品的装卸作业。成品库面积可满足1000吨大米成品库存。大糠房位于车间北侧,其东端与车间齐平,采用砖混结构,大糠散装储存,由车间风运至大糠仓内。设计规模可满足5天生产的大糠储存。根据大米厂动力测算,需要配套建设800KVA变电所一座。根据场地情况,变电所与维修车间组合布置,位于大米车间北侧,与大米车间距离10米。稻谷加工厂平面布置详见附图5。

4.2.9项目依托部门

陕西海外投资发展股份有限集团公司的主要职能是“引领海外发展,提供咨询服务,调研投资安全,规避投资风险”,主要受陕西省政府委托,组织对全省各类企业在海外实施有效投资,负责海外投资的统计和应急处置工作;制定陕西省企业海外投资发展规划,切实做好省政府签署对外经贸合作协议的落实工作;负责陕西省跨地区、跨行业海外重大战略项目的洽谈、签署和落实;对陕西省国有企业海外投资进行前期项目评估和论证,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对国有资产按有关规定进行监管;为企业海外投资发展提供服务,开展投资项目所在国别的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政策咨询,以及代理海外投资业务等,防范海外投资风险,维护海外投资企业利益;建设海外投资及营销信息平台,整合现有的海外投资机构,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畅通快捷的信息服务。

陕西金巢投资有限公司隶属于陕西金巢国际集团,集团业务主要涉及“海外建设、上商务贸易、能源研发、文化交流”四大领域,在南非、安哥拉、刚果金、喀麦隆等非洲国家均有相应的业务,公司固定资产6亿、年销售收入10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近4000人。陕西金巢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其全资子公司,在国内控股企业有以煤业化工为主体的陕西宝氮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国际控股企业有以喀麦隆北部地区石油项目开发有限公司;国外控股企业有以喀麦隆北部地区石油项目开发为主体的喀北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在喀麦隆当地拥有良好的人脉资源。

4.2.10项目实施部门

陕西海隆金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由陕西海外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陕西金巢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一家以农产品种植;农产品加工、仓储、销售;农业技术示范、推广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公司。通过示范中心的带动作用,辐射非洲各国,为中国援助非洲农业项目做出贡献,成为联通中非友谊的桥梁。其两方股东为:陕西海外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88%的股权;陕西金巢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2%的股权。

4.2.11项目负责人

王冀, 1970.10月出生,陕西海隆金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  经济师,硕士研究生。具备法律、外语、资本运作、外贸等多方面知识和管理经验。

1989.09-1998.12 陕西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干部

1998.12-2012.02 西安高新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局局长

2012.02至今 陕西海外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5部分: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5.1 项目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为了成功地运营喀麦隆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按照商务部农业部有关要求,在陕西省政府的指导帮助下,中国援喀麦隆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运营模式

陕西海隆金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喀麦隆农业技术示范中心3年技术合作期的运营。

陕西海隆金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陕西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成联合运营体,为喀麦隆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化运行平台。中国援喀麦隆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组织机构为:

援喀麦隆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设执行主任2人副主任2人总农艺师、喀方副主任、翻译、专家组和6个职能部门,实行执行主任负责制,执行主任由陕西海隆金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选派,商务部、农业部任命、备案。

生产技术部:主要工作是示范中心的生产技术指导,负责生产计划及良种推广以及生产基地的管理与经营,同时负责农户的技术指导,制订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计划。

市场部:负责产业化运营计划编制并组织市场营销,与国内公司海外部联络接运送物资,负责农产品、农资、种子种苗、农机具等组织和销售,并负责当地营销网络的建立和经营。

培训部:负责示范中心培训工作的开展,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实施,负责培训人员的安置、选拔,培训教材的印制等。

行政部:负责与喀方政府的事务往来接洽,负责示范中心的行政管理并负责与国内派遣人员工作的联络,与国内公司接运物资联络,负责示范中心维护、维修、保安等。

财务部:负责示范中心的资金使用管理,负责生产成本核算,制订投资计划并对其财务可行性进行评估,对如何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提出合理化建议。

外联部:

专家组:示范中心设立由总农艺师管理的水稻专家、玉米专家、木薯专家、蔬菜专家、农机专家、畜牧专家、水产养殖专家、语言法律专家、经营管理专家等组成的专家组。总农艺师由专家组成员推选兼任,负责中心的生产技术管理及示范培训等专业性工作,并定期提出专业培训指导意见和生产实施方案。

特邀技术顾问:

鲁向平,1957年生,陕西延川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曾任陕西省农业经济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室主任,陕西省黄土高原治理研究所所长,杨凌示范区科技信息中心主任。1994年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本人一直从事于黄土高原生态治理、农业开发研究工作。参与组织完成了联合国和世界银行援助的黄土高原治理项目6期。在黄土高原的区域开发治理战略、可持续农业开发模式建设、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低质土地的高效开发利用等方面有扎实的研究和重大影响。在宏观决策咨询和开发实体模式的示范方面做出了实质性贡献。累计取得科研成果39项,出版专(编)著9部,发表论文200余篇。现兼任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成员等社会职务。

特邀管理顾问:

杨浩民,1953年7月生,陕西耀县人。毕业于西北农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级畜牧师,大学文化程度,1975年8月参加工作,197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陕西省农垦农工商总公司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现任陕西省粮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咨询,世界鸵鸟协会驻亚洲总代表,中国鸵鸟养殖开发协会副会长。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陕西省经济学会副会长,陕西省农学会副会长、西安市莲湖区第十五届、十六届人大代表。

5.2 人力资源配置

该项目涉及良种繁育、水稻种植、稻谷加工不同的工种,覆盖面积较大,项目共需各类人员2917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技术人员12人,技术工人66人,临时工人2829人。

5.3人员培训计划

该项目涉及良种繁育、水稻种植及稻谷加工等领域,所以项目用人量多、各类人员层次多,并且除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外全部聘用当地人员,由于当地人受教育水平低、掌握的生产技能有限,项目培新任务较重。根据项目实际需要进行分层次、分项目、分技术培训。

管理人员培训:项目常设各类管理类岗位10个,管理人员应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和五年以上管理工作经验。为适应示范农场国际化和多元化定位要求,应对所有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专业技术、语言水平等方面的专门培训。

技术人员培训:项目共需要各类高级技术人员12人,以聘用中国高级专业人员为主,以中国国内培训为主,兼顾国外培训。使各类技术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前沿技术,保持项目的高新技术水平。

技术工人培训:项目共需要各类长期稳定的技术工人66个,除个别岗位以外全部雇佣喀麦隆当地人员,当地人员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技能水平等方面差异较大,为保障项目高效、正常运转,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培训方式以集中培训、岗前培训,个别指导等相结合,达到上岗要求。

临时工人培训:项目共需要水稻种植等临时工人2829人,这些人员主要从事水稻种植和水稻制种,对他们有针对性的进行水稻新品种制种、新品种配套技术的专业技术培训,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新品种、正确应用新技术,达到具有水稻生产专长人员,既能稳定、长期为项目服务,又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增加就业渠道。

5.4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5.4.1 建设工期

本项目建设工期为2年。

5.4.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一年,首先进行楠加良种繁育基地复垦、开垦,同时进行配套种子加工厂建设;第一年下+半年进行桑处大规模水稻田复垦、开垦。

第二年,继续耕地整理及配套田间道路、水利工程等,同时进行稻谷加工厂建设,年底全部竣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