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国际农业科技园区项目建议书(7)
(2024-05-08 15:06:19)
标签: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国际合作共建共享陕西杨凌 |
杨凌国际农业科技园区项目建议书(7)
第一章总 论
第二章 立项背景
第四章
4.1农业科学园区
4.1.4 项目主要内容与实施方案
4.1.4.1西北农业环境与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
4.1.4.2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4.1.4.4西北地区新兴产业选择与发展战略研究
4.1.4.5西北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的现实需求与实现途径研究
通过对西北广大贫困农牧民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典型调查和深入研究,充分揭示其现实需求和实际可能,探讨其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根据西北特点和发展阶段,当前,我们不得不从农内、农外全方位开拓和拓展其脱贫致富的途径。根据初步研究,探讨下列问题是有益的、十分必要的。
1.西北替代产业的选择与非农产业的拓展
重点研究特色农业支柱产业的选择及农业产业化道路,农业生产结构及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环境建设与兴县富民的结合方式,农业企业的培育与小城镇的建设等。
2.西北特色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研究
强化农产品加工、研究,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农产品加工业科技进步,推动加工原料基地建设,实现生产规模化、技术装备现代化,大幅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培育区域性支柱产业,带动农业产业升级。
建立健全农产口加工质量标准体系和监测、检测技术体系。开发先进监测技术与设备,推动主要农产品监测、检测网络体系的技术升级,加速农产品加工质量监测、检测技术体系与国际接轨。发展有机(绿色)食品等无公害产品,提高农产品与食品的安全性。
西北具有丰富的独具特色的农副产品、药材和自然种质资源,加强农副产品产后深加工及流通技术开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引导西北地区挖掘特色农副产品的潜力,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利用率。重点筛选和研究赋有区域特色的动植物品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战略,农副产品深加工及农业废弃物的加工利用技术战略,名特优农副产品保鲜、储运的关键技术战略等。
4.1.4.6西北农业市场的选择及进入市场的方式研究
商品、商品生产、商品经济是发展西北农村经济的不二法则和必经过程。市场的选择和市场的开拓是繁荣经济的必备要素。但在西北广大贫困落后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落后、居住分散等原因,哪儿有市场、如何进入市场、如何在市场竟争中立与不败之地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该地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重点研究区域性农特产品的比较优势,西北地区主要农产品与国内外市场价格的比较研究;西北落后地区快速启动市场的模式选择;在贫困落后地区探讨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的方式快速进入国内外市场的可行性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4.1.5项目组织与管理
4.1.5.1项目组织与领导
4.1.5.2本项目将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干旱半干旱农业研究中心,不再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办公场所。由项目领导小组协调组织国内外相关院校的科技人员联合攻关。项目建立首席专家制度,聘请国外3位相关领域的高级专家,下设课题组。
4.1.5.3研究和探索新的农业科技发展运行机制,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改革科技立项与委托制度,实行招投标制。科技项目立项要根据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课题招标、择优委托。
4.1.5.4改革经费使用方式,推行课题制。对不同类型的科技机构,科研项目采取不同的资助方式。改革科研机构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实行理事会决策制,科学技术委员会咨询制,职工代表大会监督制。在用人上全面推行聘任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研究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自主决定招聘人员数量。
4.1.5.5改革酬金分配办法,按岗定酬、按绩取酬。以岗位定工资、以业绩定津贴。探索并完善科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方法和途径,使科技人员的收入与其工作绩效挂钩,科技人员可以技术投入和服务等形式参加二次分配。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