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北农业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2)

(2024-04-13 15:36:24)
标签:

西部农业

现代农业

资源管理

高效发展

敬礼与祝福

西北农业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2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章  立项背景与理由

西北地区地处我国内陆,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少雨且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对农业生产及其持续发展极为不利。但西北地区丰富的地上资源及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又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属我国农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西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坚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动摇,把农业开发放在突出的地位,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特别是强化西北地区农业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在现阶段将有利于促进西北地区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西北地区经济的腾飞打下良好的基础。
  2.1.西北地区农业资源丰富  

 西北是我国国土面积最大的地区,全区土地总面积为31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1999年人口8985万,仅占全国总人口的7%左右。根据全国土地资源详查资料,全区农业用地1.5亿多公顷,其中耕地1611万公顷,园地84万公顷,牧草地11054万公顷,林地2316万公顷。在未利用的土地中,有荒草地1392万公顷,沼泽地65万公顷以及盐碱地844万公顷,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后备资源。
  2.1.1耕地资源:数量大、质量差。西北地区共有耕地1611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2.7亩,比全国平均水平多1.15亩,超过70%以上。西北地区的耕地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西北干旱地区以及陕西盆地等地。在黄土高原区1395万公顷耕地中,其中陕西442.5万公顷,甘肃331.9万公顷,宁夏97.2万公顷;西北干旱地区共有耕地474.3万公顷,其中新疆383.5万公顷,甘肃河西走廊89.5万公顷。另外,在川陕盆地及青藏高原还分布有少量耕地。
   在耕地中,大部分耕地自然条件不好,有的甚至很差。一是土壤肥力不高,受内陆气候的影响,降水量偏少,植被稀疏,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低,且大部分耕地抗侵蚀能力低,每年会造成养分大量流失,因而土壤养分含量比全国其它地区低;二是土壤墒情普遍较差,靠天吃饭特征尤为明显,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很差;三是耕地中坡地比重大,耕作条件较差,西北地区大约有400万公顷的耕地不适合耕种,这包括160万公顷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以及近240万公顷坡度在15度-25度之间的坡地(梯田除外),而平整的耕地仅占44.5%;四是耕地灌溉条件差,有效灌溉耕地面积为640多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近40%,与全国基本持平,但除新疆外其余四省区的比重都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最低的甘肃还不足20%。
   2.1.2牧草地:以天然草地为主,草产量和质量都很低。牧草地在西北地区农业资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面积达到11054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41.5%,是全区耕地面积的6.9倍。本区人均拥有牧草地达到1.23公顷,是全国最高的。但是,由于大部分地区处于高寒少雨的内陆山区,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且蒸发量很大,再加上一些地区植被人为破坏严重,大部分牧草地产量低、质量差,单位面积载畜量低,其单位面积的畜产品产出量只及先进国家的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
  牧草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力,特别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个人经济行为表现为只顾眼前利益,草地载畜量超负荷增加,而投入牧草地开发和管护的资金很少,牧区草地退化严重。草地退化面积占草地面积的比重依次为宁夏97%,甘肃39.8%,新疆19.2%,青海17%,陕西15%。在西北五省的草地面积中,除新疆一等草地的比重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外,其它四省区都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宁夏和陕西的一等草地的比重分别只占0.01%和0.1%。牧草地以产草量一般的二等草地和产草量很低的三等草地为主。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分别占草地总面积的0.33%和0.47%。  

2.1.3其它资源:西北地区除了有丰富的耕地资源和草地资源以外,还有220多万公顷可用于农业开发的水域,主要包括湖泊、水库和坑塘等,以及大量未开发的但可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这是西北地区农业发展极其重要的储备资源。西北地区有未利用土地14157万公顷,虽然大部分是不可利用或者至少现阶段还无法利用的戈壁沙漠,但仍有一部分是经过开发可利用的土地,包括1392万公顷荒草地、844万公顷盐碱地、65万公顷沼泽地以及部分未利用的水域等。在可开发利用的未利用土地中,新疆占了约80%,开发潜力最大。

 2.2西北地区农业资源生产潜力巨大
  2.2.1粮食:短期潜力500万吨,中期潜力1000万吨。农业专家根据光照、温度、气候以及土壤等各方面的综合测算表明,西北地区现有耕地潜在粮食生产能力为6763万吨,但1999年的实际产量仅为3091万吨,生产潜力实现率为45.7%,以九十年代平均年产量2910万吨计算,仅实现生产潜能的43%。而全国1999年粮食生产潜能实现率为61.1%,九十年代平均实现率为56.6%。综合两方面的情况,如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西北地区粮食的生产潜能的实现率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则可实现粮食增产1000万吨左右,即使将与全国的差距缩小一半,仍可增产粮食500万吨左右。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西北地区粮食生产在播种面积和单产两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增产潜力。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的潜力主要在新疆,大约有60~80万公顷宜农荒地,开发条件较好,按开发耕地的70%用于粮食生产计算,可以形成210-280万吨的生产能力;黄土高原,气候条件比较适宜农业生产,通过改良作物、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等多项综合农业增产技术,还有50%左右的增产能力,即增产300万吨左右。
  改造传统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一般可提高20-30%,即可增产粮食600-900万吨。
  从各方面的分析来看,西北地区粮食增产500 -1000万吨是可能的。
    2.2.2牧业:短期潜力6000万个羊单位,长期潜力1亿个羊单位以上。西北地区牧草资源丰富,为畜牧业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的出路就在于增加投入,提高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的比重。畜牧业发达的荷兰人工草地面积比重达到80%,草原大国澳大利亚的比重为58%,在草原大国中比例最小的俄罗斯也在10%以上。这说明西北地区的草地改良和人工草地建设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畜牧业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畜牧专家对世界上各种气候类型区永久性草地生产潜力的研究表明,经过改良后,我国北方地区草原的产草量可提高3—5倍;而人工草场的比例每增加10%,草地牧业的产出将提高1倍。科学实验表明:在干旱草原种植适生优质牧草,平均0.27公顷草地可养1只良种细毛羊或绒山羊,比天然草地生产力提高60倍;荒漠草原人工种植旱生、超旱生优良牧草,平均0.33公顷可养1只绒山羊或羔皮羊,比天然草地生产力提高80-100倍;青藏高寒草原人工种植高寒优良牧草,平均0.27公顷草地可养1只良种羊,1.33公顷草地可养1头牦牛,比天然草地生产力提高60倍以上。
   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进行较大规模的草地改良和人工草地建设,西北地区的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占草地面积的比重能达到现在俄罗斯的水平,即10%,那么西北地区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的面积将达到1000万公顷以上,仅这1000万公顷草地足可增养良种羊约4000万只,超过西北地区现在羊只存栏总数的50%。

另外,400万公顷不适宜继续耕种的耕地用于植树种草,按各50%的比例计算,可以种草200万公顷。由于退耕地条件相对较好,只要选用优质草种,产草量将大大高于天然草地。根据甘肃定西县的实验,一亩优质的苜蓿草可以饲养2个羊单位,200万公顷退耕地种优质草一年后就可增加6000万个羊单位的载畜量。
  综上所述,通过退耕还草、草地改良和对荒草地的开发,西北地区畜牧业在5年内有6000万个羊单位的增产潜力,长期潜力1亿个羊单位以上,草地改良的比重越大,增产潜力也就必然越大。
    2.2.3新疆棉花:增产潜力在70万吨左右。新疆的棉花已经成为全区农村经济及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1999年棉花种植面积99.6万公顷,约占全区耕地面积的25%,由于新疆全境的耕地面积中绝大部分都比较适合种植棉花,按照棉花不能长年连作的原理,理论上新疆的棉花种植面积可以扩大到200万公顷,剔除一些不适合种植棉花的耕地,保守估计新疆棉花的年种植面积可以扩大到150万公顷,棉花年产量可达到200万吨以上,比1999年增产70万吨左右。
  2.2.4特色农业,前景广阔。西北干旱地区全年的日照时数在2600-3400小时之间,日照百分率为60%-75%,是全国太阳能量幅射最高的地区之一,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而且大部分地区在农作物生产季节昼夜温差较大,更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这为发展特色农业特别是瓜果的生长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目前在全国已经形成有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有新疆的哈蜜瓜、库尔勒香梨、葡萄;陕西的猕猴桃、苹果以及甘肃和陕西南部山区的野生菌类等;随着温室大棚技术的发展,设施农业在西北地区也已经显示出强于全国其他地区的优势,在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方面有巨大的潜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