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鲁向平
鲁向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9,031
  • 关注人气:7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米脂模式研究

(2024-02-19 09:18:43)
标签:

生态共建

生态共享

水土保持

米脂模式

鲁向平感恩

 一、紧紧抓住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这个核心,按照自然规律科学调整农业生产用地结构,真正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实现了对土地这个农业生产最基本要素的合理组织和优化配置,以期实现对黄地高原土地资源的治理和开发。米脂试验区从1987年起,在对该类型区自然条件全面考察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具体实践,探索出了符合该类型区实际的土地资源合理的优化模式,即:在坡度≥20°的农耕地上修建基本农田,占总土地面积的023.9%,在20°-25°的坡地配置经济林木,占16.7% ;在25-350地块,种植多年生牧草,占25.8%;在35°-45°的陡坡栽植乔灌木,占19.7%;在坡度>45°的极陡坡上,种植灌木林,占13.9%。这一土地资源利用模式得以顺利实现的自然机制是:

≥25°的耕地坡度是农地与牧地的自然分界线,在超过25°的坡地上从事农耕,就会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这是由黄土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15°的农耕地适宜修筑水平梯田、埝地等较大型的农田改造工程,15°-25°适宜从事反坡梯田、水平沟等小型工程项目,这是由自然和经济双重原因限制的。

人工牧草一般只能在25-35度坡地上安排,这主要来自于当地所栽牧草品种(苜蓿)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制约,并受当地最基本的粮食需求限制。而灌木林(柠条为主)则可以在较苛刻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因此≥35度的坡地则宜配置多年生经济灌木林,但乔木经济林(苹果、梨)则需配置在有一定工程措施的向阳缓坡地上。

二、资源的保护必须和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以经济的发展刺激、促进资源的保护。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有目的的。但由于不同的社会集团或个人对待同一问题,有时会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有很大的差距,甚至截然相反。拿黄土高原来说,国家需要的是控制水土流失,自然科学家注重恢复生态平衡,行政领导要社会安定,当地农民要有饭吃、有钱花。因此。找出共同利益的结合点,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鉴于数十年的丰富经验,解决这一问题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要把综合治理的宏观战略与农民致富的眼前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离开了治理谈致富,致富就没有生存点;而离开了致富谈治理,治理就没有动力源。为此:

1、增加系统外的物质投入,强化和稳固粮食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2、搞好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建设,是保证农业发展后劲、加快发展速度的前提。

3、完善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和现代工业成就武装,大力搞好农业的技术改造,是农产品高产、稳定、优质、低耗的保证。贯穿整个综合治理和系统开发的一条主线,就是该实验区自始至终把科学技术这个现代生产力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凝结于整个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之中。

1)选用和推广优良品种。如中单二号玉米、晋杂四号高粱、汾引一号谷子、东北白和沙杂15号洋芋等,使当时、当地主栽品种基本实现了良种化。

2)研究、制定和推广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作物规范化栽培技术。几年来,米脂实验区把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与当地的生产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以主栽品种玉米、洋芋、谷子、小麦为重点,以品种、密度、播期、施肥量、播种方式、中耕次数为内容,制定出了一整套既符合自然和经济规律,又简单易行的规范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从而使农业生产建立在有科学技术保证的基础上,结束了几千年来传统的经验种植、饲养方式。

3)先进科学技术的积极储备与新兴农外骨干产业的培植与成长。米脂县以设在该县的陕西省黄土高原治理研究所为依托,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综合治理和系统开发为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三个突破。第一,搞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旨在实现由广种薄收、单一农业经营为集约经营、农林牧综合发展。这一步该县走得相当成功,并受到了联 合 国粮 农组 织的赞助,联 合 国粮 食 计 划署在新港向该县提供45640吨小麦,以加速这一计划的实施。第二,搞好生物资源的鉴选。旨在选出在黄土高原适生性强、经济效益高的生物资源,从根本上解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兼顾与统一。该县1979-1986年,先后引进了国外同行大量的科学技术资料和同类型区70多个牧草品种以及土耳其地毯毛绵羊、安哥拉马海毛山羊、澳洲美利奴细毛羊、比利时兔子等世界性优良畜种,建起了植物观测、试验区等,一些优良动植物已经在生产上广泛推广。第三,搞好以农产品加工为骨干的农外产业开发。旨在从根本上筹建具有高技术的淀粉精加工厂,果品加工厂、酿酒厂等。为了达此目标,其采取的重大措施是:积极引进国内外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或协作攻关,从1981年起已和联 合 国 粮 农组 织合搞了三期协作项目,和瑞 典 农业大学协作攻关,并赴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考察学习,和国内有关职能部门和大专院校建立关系或横向联系。有了这些雄厚的科技储备和新兴产业培植、成长,大大增强了开发治理黄土高原的实力与后劲。

三、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兼顾与统一,是搞好综合治理与系统开发的“桥”或“船”。

1、农内自身生产功能的提高与增强。

1)兴修基本农田,增加物质投入(补助化肥、补助粮食)促退耕。要废止广种薄收就必须实行集约经营,而要做到集约经营,则必须有一定的基本农田保证,并增加一定的社会物质力量,方可承担这个任务。

2)种草养畜种植经济林木保退耕。一定的投入或物质刺激也许能在短期内实现退耕还林还牧工作,如该县曾实行的每退耕一亩农田三年内补助30公斤尿素的措施,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中国政府2744项目的粮食援助计划的采取,都是有益的过渡性措施,但其终归是“催化剂”,而真正长久有效的措施便是把实施的项目直接和农民致富挂起钩来,这就是说,种草种树不仅要有生态效益,同时应有经济效益,并且要稳定地、明显地高出原措施的经济效益。经过数年的探索,我们找出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点,就是要种草养畜结合、栽植集经济效益于生态效益于一身的经济林(灌)木。而要达“三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与完善,就必须对种草进行集约经营,采用优良畜种,进而实行两者的紧密结合。另外应大力开发既具有水保功能,又具有高经济效益的苹果、梨、草莓、山楂、沙棘等经济林灌木。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动态,优选出适合于发挥本地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社会化服务业,进而把自然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2、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完善与服务。

1)明确了该县开发治理的方向。即实行农林牧结合,草灌先行,综合治理,在做到粮食自给有余的同时,逐步建成以畜牧业、洋芋、苹果为主的商品生产基地。

2)根据综合治理的特点和农村承包到户的实际,创造性地采取了“四统一、两集中”为主要内容的组织管理形式。即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治理,集中时间、集中劳力连片综合治理,治理后土地仍归原承包户经营,较好地处理了开发和治理中统与分的关系。

3)在综合开发治理中,做好“三个结合”,抓好“三个坚持”。三个结合就是要在开发治理过程中,做到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治理与管护相结合。三个坚持是指: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以质量第一;坚持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注重经济效益,走科学开发治理的道路。

4)搞好政策落实,做到以法治理,并采取必要的行政干预措施。县委、县政府重申了户包治理小流域坚持谁治理谁受益,长期不变,允许继承和转让的政策,并做出了户包治理小流域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方面。规定把峁边缘线以下25度以上的坡耕地逐步还林还牧;每人固定2.5亩基本农田,原来承包到户的坝地、水地、梯田仍由承包人耕种,不足部分在坡耕地上补足,其余的坡耕地全部收回集体,由村上统一规划,分年还林还草,治理后归还给原承包户经营。

5)加强技术指导,严把质量关、合理补助报酬。

 鲁向平研究员:高天厚土,厚土高天;生态共享,生态共建;集成智慧,感恩与祝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