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凌-西安农业生物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念想(2)

(2024-02-01 17:07:35)
标签:

现代农业

生物技术

产业链建设

试验示范

杨凌示范区

二、建设杨凌-西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战略意义

建立杨凌-西安农业生物工程基地的国家需求和重大意义在于:

1、 解决“三农”问题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需要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三农”问题中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安全问题,要依靠现代生物技术来解决。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为促进经济增长、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防巩固、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本项目的实施可为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高科技支撑和产业链带动。

2、 实现我国永久性生态安全的需要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系统敏感性强,稳定度低,生物资源一旦遭受破坏极难恢复。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遭到破坏和严重退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加之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石漠化土地及草原质量退化十分严重,已成为西部农业发展的主要症结。这一问题不但限制着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而且影响着中东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治理水土流失,恢复植被,重建良好的生态系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和永恒主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

3、 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干旱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难题。西部地区一直受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的困挠。国内外许多先进的生物节水、生物抗旱成果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一些重大的理论和技术发展问题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远未摆脱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困境。因此,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解决我国西部地区的干旱半干旱农业问题是一项重大而迫切的战略性课题。

4、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 杨凌示范区在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充分利用农业高新技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重点发展农畜良种繁育、基因工程、环保农资和有机食品加工等现代新型产业链。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注重“3R”原则,建立资源共享机制,降低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成本,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技术水平和档次。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和推进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降低污染物排放。大力提高工业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加速深化园区循环工业体系建设。

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原则

(一)指导思想

依托杨凌现有的科教和生物技术产业优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以西安—杨凌国家生物基地建设为契机,把加速发展生物技术创新和产业开发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工程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重点发展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现代中药、生物育种、有机食品、生物能源,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深入实施“科教兴陕”和“人才强省”战略,把增强生物基地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区域间实质性整合集成科教资源,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科技园区资源共享、互助互利、带动辐射,科技成果规模转化、高效推广,把科技优势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走出一条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人才为根本、以高新生物技术研发为特色的创新型园区发展道路。进而促进西部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推动我国生物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坚持的原则

1领先规划,递次发展正确处理近期生物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长期发展的关系,发挥本地比较优势,加强政、产、学、研合作,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以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和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为突破点,以核心区发展带动紧密区、辐射区发展,为实现整个区域跨越发展奠定基础。

2自主创新,重点突破努力在生物技术工程上进行原始创新,在生物产业链融合上推进体制创新,在基地组织管理上形成集成创新,在国外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上再创新,形成自主、自新的知识产权。注重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互动,实现突破性发展。

3聚集发展,定向辐射遵循生物产业集聚化发展规律,充分利用地区资源优势,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选择,形成以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为核心,中小企业群协作配套的产业集群。

4市场主导,加强监管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工程链发展的主体。健全中介机构和社会服务体系,按照市场规律,运用市场手段加快生物技术工程产业发展。

5.循环发展,提高效益围绕杨凌示范区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做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在追求农业经济规模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持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及综合效益最大化。

6.政府推动,政策保障政府要加大对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在产业化示范方面积极进行引导和推动。精准制订创新创业、投融资体制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大力营造有利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战略定位

1产业发展定位  按照西安和杨凌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西安—杨凌国家农业生物工程产业基地应重点发展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现代中药、生物芯片、现代农业和生物质能源、生物材料和生物制造等产业

2基地功能定位  首先为农业生物工程产业的集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其次,为生物研发单位和企业建立公共技术平台、产业化支撑平台、创业服务体系,形成相对完善的研发创新、投资创业和发展壮大环境;再次,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基地集中,促进现代生物产业工程的规模化、系列化、国际化发展,千方百计提高其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努力实现产业基地的规模效应、集群效应、辐射效应和带动效应,以此推动西安和杨凌现代高新技术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国内分工定位  从国内生物技术工程产业链分析,西安—杨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具有资源优势,科技创新优势,人才优势、研究方向和产品市场优势,但产业化的体制优势和现有生物产业规模偏小,即在现代生物工程产业链中位于前后两端。选准生物农业和生物制药发展方向,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速度,形成产品,做强规模,做大市场,形成完整的生物产业链。使西安—杨凌成为国际、国内最具特色,创新能力最强、产业环境最好、生物产品最多的生物产业基地,从而促进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西部生物农业发展。从西安和杨凌基地的内部分工定位来讲,西安重点突出生物药业工程开发,杨凌重点突出生物农业工程产业开发。

(四)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  西安—杨凌基地通过建设完整的基础设施平台、公共技术支撑平台、产业化支撑平台、创业服务平台、政策环境平台,形成西安——杨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

2010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年总产值200-300亿元;生物农业工程产业规模达到年总产值150-200亿元,其中食品精深加工(含有机食品类)产业50-70亿元,动植物良种繁育产业60-80亿元,环保农资产业40-50亿元;辐射示范效益规模达到500-600亿元。培育年产值30亿元以上企业10-15个,年产值10-30亿元以上企业20-30个,培育一大批特色鲜明、竞争力较强的中小型企业。

培育制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新药,重点建设作物遗传改良与种子工程、畜禽养殖与重大疾病防治、农业有害生物治理与生物源农药创制、林果培育与加工技术等科技创新平台,力争在建设期末建成国家实验室4-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12个。建立生物农业工程示范基地120个。

2远期目标  在核心区建设和完善的基础上,形成基地扩展区和辐射区。在保持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工程优势地位的同时,发展重点向生物芯片、基因工程、生物质能源和有机食品等产业扩展。组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实验动物基地,建设国家级实验动物资源中心。

2020年,西安—杨凌生物产业基地创新体系、产业组织体系、行业管理体系相对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销售额过五亿元的生物产品,有3个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生物大企业,基地生物产业生产总值预计达到2050亿元,年均增长25%,成为关中地区的支柱产业。年均带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民增收200亿元以上。使西安—杨凌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农业生物产业工程链基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