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区小麦育种技术的进展与展望

(2022-11-05 09:51:04)
标签:

现代农业

小麦育种

杨凌示范区

进展与展望

鲁向平学习

20世纪50年代开始,赵洪璋、李振声、宁琨等科学家,先后培育优良品种100多个,实现了陕西乃至黄淮海流域小麦品种4次大面积的更新换代(碧蚂1号、丰产3号、小偃6号和陕农7859)。为我国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先后获得科学大会奖3个、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目前,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选育仍保持强劲势头,选育的西农979、陕农258在区域试验中表现突出,杂交小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作物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年来,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又取得三个重大突破,在小麦常规育种基础上显示出新的特色。一是采用杀雄剂技术研究获得成功:选育出的“西杂一号”杂交小麦新品种于2000年通过陕西省审定,成为黄淮麦区第一个正式审定的杂交小麦新品种,并在延伸研究中基本完成了制种体系的配套技术,制种技术成熟,使杂交小麦已稳步大面积走向生产。杂交小麦新品种“西杂五号”2004年已完成国家黄淮麦区区域试验,进入到国家黄淮麦区生产试验。二是温敏不育材料创新与二系杂交小麦利用体系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利用染色体转移技术等策略,获得了适于我国小麦主产区利用的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并建立了繁种和制种技术体系,近期内将大面积应用于生产;选育方法“一种选育适应中国黄淮麦区温敏不育系的方法”和“一种杂交小麦种子生产方法”获得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这在使温敏不育性扩大利用地区和增加技术与生产实用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小麦三系研究,已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与常规育种有机结合,常规育种的最新成果可直接用来进行杂交小麦组合的配制与选育,选育出的三系杂交小麦新组合现已进入中试示范阶段。

小麦细胞工程育种:研制出的3套花培育种体系,一是专材多代高效花培育种技术,应用该体系育成了陕农757、陕农28等品种。二是赤霉病毒素培养基胁迫定向鉴选技术体系。三是小麦花培一步成苗技术体系。充分利用该三项技术体系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将极大加快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速度。

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创制出了3项成熟而卓有成效的染色体工程技术体系,即获取小麦近缘种优异特征特性的远缘杂交技术体系,利用单、缺、双体实施易位、附加和代换的抗病性导入技术体系以及4E染色体蓝粒性状定向易位的抗逆性标记技术体系。该三大技术体系的有效运用和深入研究,将加速种质创新,加快育种进程。

小麦基因工程育种:紧密结合西北实际和需要,主攻生物技术与育种手段的融合和对于主选与难以鉴别的目标性状的辅助筛选。正在进行的优质麦谷蛋白亚基克隆测序、优质麦谷蛋白亚基的定向导入和早代生物技术鉴别以及针对小麦抗旱、抗盐碱、抗病虫等抗逆性的农杆菌、基因枪、花粉管道三种方法转基因研究,均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聆听与传承,记忆与积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