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改生教授宽广的小麦育种之路

(2022-10-06 15:06:51)
标签:

党的二十大

优秀人物

张改生教授

小麦育种

鲁向平敬礼

张改生男, 1951年8月生,陕西周至人。博士(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导。首届陕西省科技新星,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国家杨凌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粮食与食物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理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委员,宝鸡市政府农业顾问

30多年来,一直从事遗传学教学和小麦雄性不育理论与应用研究,并专长于本领域的分子细胞遗传和工程育种技术的应用。先后主持与承担国家、部、省和国际合作等40多项科学研究,取得各类科技成果奖15项。先后在《科学通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46篇;出版专著3部,参编3部。

张改生教授在小麦杂优利用研究方面取得不少重大进展,共培育出12种小麦新型不育系,其中偏(即Ven型)、粘型(即K型)1BL/1RS不育系和A型不育系,其不育性既易保持又易恢复,且种子饱满,较好地克服了国内外长期以来广泛采用的提型不育系一些较难克服的缺点,并都完成优良三系配套,进入筛选强优势组合和生产示范及中试试验阶段。1988年5月该成果通过部省级鉴定,认为已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尤其偏和A型为国内外首创,为小麦杂优利用开辟了一条崭新途径。该项成果分别被《科技日报》和《陕西日报》评为我国和陕西省1988年十大科技成就和重大科技成果之一,1990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的“偏、粘、易和二角型非1BL/1RS 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建拓”,1997年通过省级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成果是在前述成果上的又一新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0年获陕西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选育的杂交小麦新品种“西杂一号”,2000年8月通过陕西省审定,为我国黄淮麦区第一个正式审定的杂种小麦新品种,被评为陕西省2000年十大科技新闻之一。主持选育的杂交小麦新品种“西杂五号2004年已完成国家黄淮麦区区域试验,进入到国家黄淮麦区审定前的生产试验。主持的“杂交小麦化学杀雄技术与制种技术的研究”,2002年1月通过省级鉴定,专家们认为“该研究成果使我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真正从试验研究走向了实用化的生产阶段,是我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上的一项重大突破,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2002年获陕西省政府科学技术一等奖。特别是新近主持的“新型杀雄剂SQ-1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研究”,2003年3月22日又通过陕西省科技厅主持的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新型杀雄剂SQ-1的研究开发成功,结束了我国小麦杀雄剂长期依赖国外的局面,使我国小麦杀雄剂真正从试验研究走向实际生产应用的新阶段,也为我国小麦育种技术的改良做作出了重要贡献。该项研究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杂种小麦的科研与生产,是我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上的一项重大突破,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张教授先后在《科学通报》、《遗传学报》、《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植物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18篇,撰写专著4本,参编专著5本,其中多篇已被国内外重要刊著摘录和引用。

学习先进,祝福楷模;是为愿,是为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