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半生一得献给党(241)

(2022-09-26 09:28:04)
标签:

党的二十大

建言献策

现代农业

循环经济

鲁向平集成

杨凌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集成探索(一)

前言

杨凌示范区成立于1997年7月29日,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列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序列。全区面积94km2,新建区规划面积22.12 km2,总人口14.06万,下辖县级杨陵区。

杨凌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以中国的农科城著称于世,农林水牧科技实力雄厚。在4平方公里范围内聚积着70多个学科的5000多名科教人才。建国以来,累计取得科研成果5000多项,推广应用后累计创经济效益超过2000多亿元,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小麦良种、旱作节水农业、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家畜生殖内分泌与胚胎工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荒漠化防治、森林培育、园林绿化、果树园艺、木材加工与综合利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居全国领先水平,部分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杨凌示范区成立7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已成为陕西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成为全省经济最具发展潜力的增长点和西部大开发的亮点,是陕西省“一线两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杨凌示范区已经成为国家向亚太经合组织开放的十大工业园区之一,“十五”期间国家重点支持的五大高新区之一,我国六个海峡两岸农业试验区之一。

发展循环经济是二十一世纪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杨凌示范区作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桥头堡,理应在农业循环经济领域有所表现,充分发挥示范区的示范作用。

一、示范区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基本特征

1.1自然条件

1.1.1地形地貌

杨凌示范区海拔高度418.0m540.1m,地势较为平坦,平均坡度为1.12%。北靠黄土高原,南临渭河,大地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台地南端,渭河地一、二、三级地阶之上。地形以渭河冲积平原为主体,由渭河河谷及阶地组成。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南北呈阶梯形。由北向南可分为五种地形地貌,即沟坡地、渭河三级阶地、渭河二级阶地、渭河一级阶地和渭河河滩地。地层结构具有二元结构特征,上部为黄土状土层,下部为砂卵石层,地基承载力为大于150kpa。该地区地震裂度为7度。

1.1.2气象水文条件

该地区属于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气候,大陆性气候特点明显,春暖多风,夏热暴雨,秋凉多连阴雨,冬寒少雨雪。极端最高气温42.0,极端最低气温-19.4,年平均气温12.9,最热月月平均气温23.4,最热月月平均相对湿度72﹪,最冷月(一月)月平均气温0.4,最冷月月平均相对湿度67%,全年雷暴日15.6d/a,年日照数2163.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633.7mm,平均蒸发量993.2厘米,湿润指数0.64,无霜期211天。

1.2资源、环境条件及资源利用情况

1.2.1水资源

杨凌示范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其来源主要依靠大气降水,根据形成不同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河流、主干渠形成的地表水全年约28.592亿m3,地下水补给量3400m3。其中可利用的地表水为1982m3,地下水510m3,外调水960m3。目前,示范区日供水能力6.5万m3(含自备水源,属地下水),尚有2.5万m3的富余。规划日供水能力10万m3的石头河引水工程将在“十一五”期间完工并投入使用,届时示范区日供水能力将达到15万m3。自来水价格由政府定价,工业企业用水价格为1.70元/m3,低于周边各城市平均价格。

1.2.2土地资源

杨凌示范区全区现有土地总面积941.2公顷示范区规划用地110公顷,目前区内尚有60多公顷的土地存量,在国家限制土地征用的背景下,为示范区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在吸引投资上示范区具有灵活的土地政策空间。

1.2.3天然气、电力及交通

示范区新区天然气管道已敷设完成。近期供气能力为3000万m3/年,远期为6000万m3/年。天然气价格为1.60元/ m3(政府定价)。

杨凌示范区位于关中330KV电网腹地,现有110KV变电站两座。新区110KV及以下电力线路均采用电缆敷设。工业用电执行政府定价,平均电价0.461元/KW。

杨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仅70km,距西安82km,距宝鸡89km,是陇海铁路、西安—宝鸡高速公路的主要结点,交通便利。

1.3国民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2004年,示范区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实现技工贸收入40亿元,增长4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75亿元,增长3.7%;财政收入完成1.48亿元,增长3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2亿元,增长34.4%;外贸出口5180万美元,增长18.7%;农民人均纯收入3169元,增长11.5%新增就业岗位1292个,城镇登记失业率在2.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85‰以内。预计2005年,示范区技工贸总收入将达56亿元,年均增长57%;国内生产总值14亿元,年均增长21%;财政收入实现1.91亿元,年均增长29.4%。示范区成立以来,各项经济指标年均增长20%以上,成为陕西省内发展最快,潜力巨大的地区。

1.4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示范区成立以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48.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22.4亿元。目前,示范区城区道路框架已基本形成八条主干道,完成了22平方公里“九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乡村之间实现了柏油公路交通,村内实现了乡村道路硬化(混凝土路面)。

邮电通讯设施处于全国前列,实现统一的光缆信息传输设施;通过电力网的改造和新建,示范区已形成110KV35KV10KV等多种电压等级的供电系统,建有17个反馈回路;城区供水由自来水公司和单位自备井协同供给,水厂日供水3.8万吨,供水管网6033米,单位自备井供水能力约2万吨。

城区社会服务门类齐全,全区有高校2所,完全中学4所,职业中学1所,文化娱乐场所20多家,还有杨凌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综合性医院一所。示范区实行的安居工程住宅建设面积35m22800多户科技人员喜迁新居,人均居住面积由1997年以前的8m2增加到2004年的21m2。此外,高标准的创业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医院、中心学校、幼儿园、星级酒店和水上运动中心等配套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各种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迅速,使示范区呈现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1.5产业结构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入区注册企业达到700多家,注册资本39.7亿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8家,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的19家,建成投产的75家,在建企业18家,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以上的20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农业高新技术项目落户杨凌。依托杨凌在动植物育种、转基因、胚胎遗传、克隆技术、细胞工程、旱作节水农业、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独特的科技优势,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成果,培育了一批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初步形成了以生物工程、环保农资、绿色食(药)品为特色的产业格局。预计到2005年,全区累计增加生产型企业100家,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企业6家。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一、二、三的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16.4:43.3:40.3调整为2004年的11:58: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