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理解:美国科技强国的历史演进
第一阶段:南北战争以前美国开启工业化进程(1776—1865年) 1776年,美国从英国殖民地独立,成为一个年轻的国家。19世纪上半叶,美国分别通过第二次对英战争(1812—1815年)、美墨战争(1846—1848年)摆脱了“外患”,不仅获得了大片土地,还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为美国工业化进程开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此后,美国通过颁布专利法、成立专利局、重金诱惑等方式,不断从英国等欧洲国家引进技术、招募技术人才,鼓励本国人民在吸收利用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并发明新专利。这一时期,借由技术改进,蒸汽船、收割机、电报机、印刷机、缝纫机、升降机、伐木机等实用发明源源不断地在美国产生,使美国人以“热衷于搞小玩意儿”而闻名于世。这种不断引进和改良技术的做法,为美国从农业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转变提供了技术支撑。
第二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实现经济赶超(1866—1913年) 1865年南北战争后,美国实现了统一,确保了工业资本主义在美国的统治地位,由此开启了经济高速发展期。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主要发生在美国的电力技术革命带来了电灯、电话、电车、电焊机等重要发明,电力被广泛应用于各生产部门,推动了美国各行各业的技术改造。20世纪初到一战之前,工业“流水线”的发明使大规模生产成为现实,美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电力革命促进了美国经济的腾飞,使其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GDP在1894年首次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一后,至今仍是全球首位。
第三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完成科技全面赶超(1914—1946年) 一战时期(1914—1918年),美国虽然参战较晚且历时较短,但仍有远见地发展军事科技,建立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即后来的NASA)和海军咨询委员会,用以开发航空技术和保障国家安全。在战争前期,美国的主基调是保持中立,专心发展国内经济并壮大科技实力,同时通过出口战争物资和向参战国提供贷款来获利。二战期间(1939—1945年),美国被迫过早参战,在国家安全的压力下不断加大军事研发支出,大规模组织动员国内科技力量,大搞军事开发,并源源不断地从德国等地挖掘科技人才。许多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科技成果均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等到战争结束之时,美国已在科技实力上超越了欧洲国家,夺得了科技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第四阶段:冷战促使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1947—1991年) 冷战开启后(1947年),美苏对抗日益激烈,科技竞争达到新高度,许多重大科技成就以空前的速度产出。美国相继策划并实施了阿波罗登月计划、星球大战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等众多国家重大科学计划,在太空科学、军事科学、生物科学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进步。这一时期,许多军用技术被源源不断地转往民用领域,催生了一批包括微软、Intel、AMD、高通等在内的世界科技巨头,使美国引领了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第五次技术革命,个人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互联网等影响深远的技术即在这个时期诞生。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两极格局崩溃,美国成为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
第五阶段:美国科技实力持续保持世界第一(1992年至今)
冷战结束后,美国迅速调整国家科技政策,把“用技术促进经济增长”确立为新发展方向,并试图在所有科学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不断确立优先发展的科技领域,并给予持续强力的投入,争取重大突破,先后实施了一系列科技研发计划,包括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生物技术战略计划、国家纳米技术计划、新能源计划、大数据研发计划等。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试图重建全球太空主导权,2020年制定《月球持续探索与开发规划》,再次将载人登月提上日程,并计划在2030年登陆火星。拜登上台后,亲自给新提名的总统科学顾问写信,询问“下一个75年”美国的科技政策走向,试图重振和延续美国的科技辉煌。可以说,美国对科技的追求从未止步。
摘选自远望智库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