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半生一得献给党(172)

(2022-09-04 15:12:16)
标签:

党的二十大

建言献策

农技服务

大荔模式

鲁向平首席专家

农技服务:大荔模式探索(16)

附件27:三绿工程的新趋势与新实践

推行三绿工程是国家培育绿色市场的需要,是全面提升绿色农产品生产的科技水平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基地能力的重要保障,是推动绿色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农村科技水平、培养新型农民、增产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站在国家宏观利益的高度,其发展方向和途径将会展示出如下发展趋势:

1、进一步完善绿色市场功能

农产品市场的功能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多少和流通成本的高低,影响着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经过认证的绿色市场要进一步改善产品信息传递模式,创新产销对接方式,特别是要将培育市场经销大户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大市场法人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改变目前农产品市场经营主体散、小、差的问题,合理统筹安排,提高绿色市场经营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和绿色市场的规模化程度。继续搞好培育和壮大绿色市场工作,仍然任重道远,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特别是广大农村低端市场量大面宽,但基础薄弱,市场化组织程度低,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值得继续关注和支持,以利于全面提升绿色市场的服务功能。

2、注重绿色产业链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流通已成为引导消费、控制市场、决定生产的先导产业。绿色产业链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扩大消费的必要手段。绿色市场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自身建设上,而要利用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把关和引导作用,促使供应商和中间环节都按照绿色市场的标准提供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引导消费者扩大绿色消费。绿色市场要进一步提高对绿色产业链的认识,采取多项举措,完善绿色产业链条件及能力建设,大幅提升绿色市场整体影响力。千家万户的个体农户,在零碎细小的田块,生产者多种多样的产品,如何保障产品的绿色化和标准化,如何统一纳入国家的三绿建设工程,这将成为当前三绿工程需要解决的重中之重项目,也是国家三绿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建设工程,绿色产业链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3、加大绿色市场培育力度

相对于我国近2000万个批发、零售网点来说,我国的绿色市场数量实在太少了,绿色市场的社会影响力和整体效应还未得到完全体现,发展潜力巨大。下一步要从提高市场质量管理手段的角度出发,结合当前国家已明确的扩大消费政策,加大绿色市场培育力度,全面推进批发、零售市场在基础设施、管理、技术等方面提等升级,使一大批企业达到绿色市场标准。绿色市场与亿万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紧密相连,食品安全无小事,民生保障数第一。绿色的“米袋子”和“菜篮子”是天大的事,为此我们必须继续拓展新兴绿色市场的服务规模和层次,为亿万消费者的健康消费提供实质性可靠保障。

4、新形势下的新模式创建

陕西荔民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是2007年筹建的一家集连锁销售和科技服务为一体的农资流通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大荔县城洛滨大道中段,占地10000平方米,注册资金1000万元,拥有员工60名,科研开发人员10名,管理人员8人,大专以上人员26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名,中级职称人员30名,他们都是多年从事农资产品科研、开发、销售、推广的专业技术人才。“荔民农资”实行“六统一”(即:统一标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的连锁经营模式,计划以大荔为中心拟建立连锁店300家,将成为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农资销售连锁企业。同时,公司拥有一支由30多位省市县农技专家和400名技术推广示范员组成的紧密型专业科技服务队伍,建设技术推广示范田800多亩,基本形成了完善的产品促销和售后服务网络体系。“荔民农资”主要经销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等农资商品,年销售农资逐年上升,发展前景广阔。

公司自成立以来,在切实搞好农技服务、农资供应的同时,积极探索为农服务新模式,针对大荔县农产品品种多、产量大,且大多为鲜活农产品的实际,为顺应国家关于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精神,切实解决农民农产品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农超对接服务平台。于2008年3月,注册成立了大荔县荔民果蔬信用服务专业合作社,拥有社员1625名,总出资额2283万元。建立了标准化果蔬生产示范基地1000亩,其中对100亩大棚冬枣开展有机生产认证,现已获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也得到了省、市、县各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营业绩大幅提高,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全省百强示范社。

2012年1月,由大荔县荔民果蔬信用服务合作社、陕西荔民农资连锁有限公司等共同发起,联合全省50家有实力的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了我省首家综合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秦合农产品营销合作联合社,注册资本2000万元。设有种植养殖服务中心、绿色生产资料采供服务中心、农产品安全监测服务中心、绿色农产品品牌营销服务中心、农业产业化项目服务中心、视频会议培训中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具有为广大成员提供资金服务、技术培训服务、品牌营销服务、生产资料采供服务、农产品安全监测服务等众多专业服务能力。注册了“秦合”、“乡荔乡情”品牌,在西安筹备建立大型农副产品展销大厅,打造西北绿色有机特产品牌运营商,构建“联合社+合作社”的运作模式,目前,荔民公司形成了秦合农产品营销合作联合社以绿色有机果蔬产品销售为主,荔民果蔬信用服务专业合作社以绿色有机果蔬产品生产为主的格局,必将带动全省绿色低碳有机果蔬产业发展,值得进一步探索、进一步完善。

 

附件28:绿色农资农副双向流通企业的组织与管理

    一、精心搞好机构设置及职责划分 

为了确保企业项目的顺利进行,由主管部门领导参加,组成“大荔三绿工程筹建小组”,专门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领导工作。由“领导小组”负责组建工程项目部,作为项目执行单位,全面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拟聘请有关专家担任项目的技术顾问,配合项目工程建设进行重大技术问题的咨询与辅助决策。项目部下设二个具体的职能部门:一是强化大荔县荔民果蔬信用服务专业合作社,积极搞好绿色产品基地的建设;二是办好秦合农产品营销合作联合社,全面推进绿色产品的营销工程的规模扩大,构建“联合社+合作社”的一体化运作模式。当前,搞好绿色产品的原产地保护,拓宽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的示范规模最为重要。

二、强化绿色管理理念,掌握市场竞争主动权 

  1、定位于绿色市场。绿色市场就是企业的生命,面对急剧扩大的绿色市场,公司应该迅速转换经营方向,全面应用绿色科技,定位绿色市场,开发绿色产品。今后,企业在绿色市场上的份额将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态势,新一轮的企业竞争将围绕着绿色市场而展开。为此,企业应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或借助咨询公司来搜集各种绿色信息,调查和预测绿色需求,分析绿色市场,根据企业自身的优势,进行绿色经营战略决策,精心制定全面的绿色发展计划,积极引进和开发绿色科技产品,对现有的企业进行绿色技术改造,为绿色生产经营作好多种观念和物质上的准备。
    2、实施绿色生产。企业在绿色产品生产中应进一步密切与科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利益关系,积极效仿自然系统内部运作的“低耗高效的循环性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运行机制及和谐统一的美学规律”,以追求节能、省料、减污(无污)、增美的综合效果,满足人们的绿色消费需求。发挥现有的科技优势,创立新的科技服务“套餐”,制定和推行不同作物的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探讨不同农户之间的产品质量联保制度,全面实行产品质量的全过程追溯制度,建立二维码标识体系,为实时奖惩管理提供技术工具和具体依据。
    3、取得绿色认证。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出的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取得该认证,即意味着企业的绿色管理质量得到外部的认可。当前,应通过ISO14000环境认证,取得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以此来树立消费者青睐的绿色形象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选择和努力方向。当前特别应重视与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与衔接,带头全面落实有关的政策、法律与各项绿色工程的技术标准。

三、改善观念,致力于品牌战略

品牌战略是关系到一个企业兴衰成败、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决策,它是企业品牌经营的提纲和总领,是实现绿色产业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保证。其核心在于建立与众不同的为品牌建设设立目标、方向、原则与指导策略,为日后的具体品牌建设战术与行为制定"宪法"。

在现阶段国内外产品和服务的同质性越来越强烈的背景下,要建立绿色名牌,一定是和绿色消费者建立起一种关系,并依靠我们的产品、服务和管理去维护和提升这种关系。在世界范围内,无论是企业界还是管理学术界,对品牌的理解是没有一个定论的。但是品牌的精髓是存在的,就是和客户心连心的一种关系。因此,品牌的要点就是建立客户关系,品牌战略规划就是要建立和维护与客户长久的关系,培养我们的永久性的忠诚客户。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体系建设过程中,爱心和真心是至关重要的,也是马虎不得的。食品安全,人人有责;食品文明,人人奉献,人人共享。

“香荔乡情”品牌以大力发展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把安全、放心的农副产品向城市流通,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顺应市场发展趋势,以“为民众生活服务,为农民增收服务”,秉承“政府+企业+专家+农户”的大荔模式核心经营理念,创建西北绿色有机原生态特产第一品牌,打造中国农资农副双向流通第一品牌,为农民增产增收,为实现全民健康生活而不断努力、再创辉煌。 

大荔模式首席专家鲁向平研究员: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