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半生一得献给党(165)

(2022-09-03 15:57:52)
标签:

党的二十大

建言献策

农技推广

大荔模式

鲁向平服务

农技服务:大荔模式探索(9

附件13:科技引领是大荔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精髓

围绕大荔县的的农业主导产业链的延伸,我们主要进行了五大产业的技术集成与创新。

1)棉花新品种的选育与育苗移栽轻简化栽培技术改进

大荔是全国棉花百强县和陕西省第一产棉大县,针对棉花品种“多、乱、杂”问题和棉花作务劳动强度大的问题,积极开展了荔民1号棉花新品种的选育和育苗移栽轻简化栽培技术。荔民1号(LX—5)是陕西荔民农资连锁有限公司从“石远321”大田种植中选育的自然变异单株,花色洁白、产量高,经过田间种植株行圃定向选育而成。2009年经陕西省农业厅第42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通过,也是大荔县唯一通过审定的棉花新品种。该品种经2007-2008年陕西省区域试验,11点次平均皮棉亩产98.6公斤,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9.6%。在华阴、蒲城、婆合、伯士4个试验点抽样测试中,荔民1号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位于参试11个品种之首,平均籽棉比对照增产22.38%,皮棉比对照增产19%。2008年籽棉、皮棉均位于13个参试品种的第五位,平均籽棉比对照增产8.8%,皮棉比对照增产9.3%。经农业部棉纤维检测中心检测,棉纤维上半部平均强度28.3mm,断裂比强度30.1mm,马克隆值4.9,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量化指标型标准。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棉花研究所抗病性鉴定为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经两年省区试,该品种霜前花率97.4%,属中早熟类品种。荔民1号棉花品种具有发育快,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水肥,通风透光性好,高抗枯萎、耐黄萎,长势强、整齐一致,结铃性强,增产潜力大,丰产性好,后期叶功能好,不早衰,抗倒伏能力强等优点,解决了抗虫棉不抗陕西关中棉区黄萎病泾阳菌系的问题,实现了抗虫棉抗虫抗病性与植棉效益的同步提高。

推广的育苗移栽轻简化栽培技术,基质育苗技术的育苗移栽成活率96.4%以上,节省2/3种子,每苗成本投资0.04元,按亩栽2500株计,亩投资100元,亩增效200元,纯棉亩收入达到2400元以上,是实现棉花高产高效的关键技术。

2)大棚冬枣早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

冬枣是大荔县农业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进一步增强其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为此重点搞好设施促早栽培、生理强化富硒、水肥一体化、“灯板带”无害化病虫防控四项技术是本项目实施的核心技术,拓宽鲜枣市场供应期,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使设施枣成熟期较露地提前20-40天以上,示范园平均亩产量达1500公斤,亩收益2.5-3.0万元,果实商品果率达到95%,较露地平均提高18%,优果率达到75%,较露地52%高出22个百分点,裂果率较露地平均下降46%。已经建立标准化果蔬生产示范基地1000亩,其中对100亩大棚冬枣开展有机生产认证,现已获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

3)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

大荔县是陕西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基地县和示范县,2011年,全县设施瓜菜面积32万亩,设施果蔬已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针对设施瓜菜由于连作、重茬造成病虫危害严重,导致农药、化肥残留量超标问题,我们采用水肥一体化、秸秆生物堆反应、灯板网综合防虫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实现多次少量、高频率局部灌溉,节水、节肥50%以上;灯板网综合防虫技术,减少农药防治2-3次,亩均降低成本200元,秸秆生物堆反应技术,亩均增收5000元。

(4)高石脆瓜设施高效栽培技术集成

高石脆瓜以香、脆、酥、甜享誉省内外,是大荔县地方特色优势产品,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针对高石脆瓜露地栽培对连阴雨非常敏感,连阴2—3天,晴后瓜裂严重,商品率下降,群众称为“响蔓瓜”。为了能实现高石脆瓜的周年上市,高效生产,2010年开始示范推广反季设施栽培。据调查,东高城村王晓峰,面积1.65亩,温室栽培棚均产值5万元,最高棚产值达7.2万余元,其产出的瓜果形正、果形大、果面好,较露地栽培商品率提高了19%,亩增产882公斤。中棚栽培亩均产值7500余元,东高城村王伟种植的4.5亩中棚栽培高石脆瓜最高亩产值1.35万元。

(5)黄花菜地下害虫防治技术示范

大荔是全国黄花菜三大产地之一,有“西北特级黄花菜”之称,黄花菜是大荔县传统的优势特色产业,种植面积5万亩。近年来地下害虫普遍重发生,2009年危害损失率达20-40%,已成为这一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发生为害的主要种类为蛴螬,黄花菜田蛴螬平均亩虫量6673头,最严重危害株每株有虫35头,发生危害部位主要为根际。利用金龟子的趋光性,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的物理防治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害虫基数。4-9月份,每50亩设置一盏频振式杀虫灯,悬挂高度为1.5-2米,平均每盏灯每天诱集金龟子达400头,效果非常显著。同时配套推广地膜覆盖、药剂保蕾等新技术,使黄花菜每亩增产50斤以上,亩增收500元,亩均节约农药、化肥开支150元,两项使菜农每亩增加收入650元,带动全县5万亩黄花菜新增收益3250万元。

以区域性现代特色农业支柱产业为重点,全面集成和整合其科技成果。努力实现现代农业技术和现代生产资料的完美结合是农技农资双连锁经营的精髓,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神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硬道理,我们必须聚集真功夫。

   熟悉农民对科技的需求,深入理解和掌握科研人员的科学实践的成果,同心协力,实现新平台下的大突破。

大荔模式首席科学家鲁向平研究员: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