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一得献给党(160)
(2022-09-03 09:04:18)
标签:
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农技推广大荔模式首席科学家 |
大荔模式探索(4)
附件5:推广大荔模式的技术难点
一、完善提升大荔模式内涵与外延和具体运营标准;
大荔模式是一种大系统的重组和优化,需要系统总结,深化认识,不断完善。
二、推广载体的选择;
因为大荔模式的内涵就是要承担很重要的社会公益服务内容,全心全意为弱势农民提供实在的服务,本质上要求此类企业必须要有高度的诚心、善心和爱心,选择好政府放心、农民欢迎的推广载体,攸关此项战略行动的成败。因此要加强大荔模式的宣传,在推广载体的选择上下功夫。
三、紧密有效运用杨凌示范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教优势;
杨凌以大学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在直接服务农户、服务田间地头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但一些实质性问题、永久性密切合作的体制和机制有待改进和完善。
技术服务到农民、到田间、到地头是最大的难点,务必清醒。
附件6:大荔模式大规模推广的技术创新点
1、模式创新。在国内率先提出建成“县为单元、村为据点”的区域型、密集型的农资农技“双连锁”服务模式,既有效解决了我国目前农户分散经营、科技进村入户困难的问题,农民享受了及时有效地农技服务,又有利于农资企业调升产品档次结构,发挥品牌效应和技物配套服务优势,实现规模效益,取得了政府、企业、农民三满意的效果。
2、系统集成与创新。农资农技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包括:一是技企合作,构建农技三级服务平台系统。形成“县聘专家团、乡设特派员、村有技术员”技术服务团队,实现先进农业技术延伸和扎根最基层,服务活动与农民群众需求对接,架起科技通向生产的桥梁;二是依托连锁,构建农资流通三级配送平台系统。走出了一条区域化、规范化、密集覆盖的连锁经营之路,实现规范化扩张、规范化经营和规模化效益。三是依托网络,构建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开发LED农业信息实时发布系统,实现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等信息发布。三个平台互相支撑,系统集成,实现农资经营与农技服务有机结合。
3、现代管理技术应用。在农资流通中率先实行“六统一”即统一采购、统一标识、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结算、统一服务的标准化经营模式,应用ERP-U8实现终端连锁网络化管理。制定了10项技术服务制度和3项连锁店管理制度,确保双连锁健康高效运行。
4、资源高效配置。以提供“双优”(优质新产品+优良新技术)服务为核心,组建了“县聘专家团、乡设特派员、村有技术员”技术服务网络团队,增强了技术服务的有效性、持续性和广泛性,加快了农资新产品、新品种销售和应用,体现了农业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
5、集“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科技特派员”、“科技专家大院”、“科技培训”四位于一体,将政府、企业、农户和专家利益有机整合和融合,高效运行,可持续发展。
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整合融合,互利共赢!
附件7:“大荔模式”大规模运营的风险与规避措施
大荔模式已经运行了三年,具备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目前,在渭南市的推广县(市)已达8家,全省的大荔模式建设县(市)已达18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杨凌示范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介入,更是为大荔模式的示范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各方面已经具备了在全省范围内大规模运营的条件。但是,客观地讲,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尚需继续探索、创新和完善的要素,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一、荔民公司与推广企业之间的协作共赢。荔民公司自身在大荔县以外地区的扩展推广工作,可能会在当地产生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应在遵循市场机制的前提下,积极加以引导,尽量规避风险。
二、大荔模式要在全省范围内铺开,推广工作是重要环节。如果推广载体选择不当、认识出现偏差等,都会影响项目的顺利实施。因此要加强对大荔模式的宣传,以利形成共识、形成合力,在推广载体的选择上要下大功夫。
1、项目承担企业要与当地党政领导和主管部门建立密切的互动关系,这是本项事业成功发展的重要保证。
2、发现和依靠善于开拓创新的推广载体。这是引领和推进技物“双连锁”服务取得建树的重要关键。
3、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规范管理,调动和发挥群体能动作用。这是确保技物“双连锁”服务健康运行的重要基础。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实行董事长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注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知识分子的政策,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4、制定和完善《技术服务工作手册》、《产品知识手册》、《会员发展管理办法》、《村级技术员管理试行办法》、《试验示范工作评定验收标准》、《技术员例会制度》、《农技110出诊制度》、《农民培训制度》等10项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县乡村三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促使科技服务扎实有效地推进。有效地开展。同时制定和完善《连锁店加盟约定》、《连锁店管理规定》、《产品配送制度》、《产品销售制度》等对连锁店进行科学管理,实现农资连锁经营规范有序,品牌效应提升,覆盖面积扩大,规模效益增加。
三、产学研联合工作的组织协调。产学研紧密结合,是解决科技、经济相互脱节的关键举措。为了进一步发挥我省已有的产业政策和资本优势,提升“大荔模式”的集聚创新和核心示范水平,增强科技为农服务水平和显示度,不断增强辐射带动效应,推进“大荔模式”的规模应用,我们应积极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联合机制和长效机制。在省科技厅的组织领导下,渭南市科技局充分发挥协调作用,以荔民公司及各县市区大荔模式推广企业为主体,依托杨凌示范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技优势,共享多方的优势资源,共同推进和搞好陕西省农技服务“大荔模式”示范工程。
鲁向平研究员: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