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白菜女王”:幸福是奋斗来的

(2022-08-18 09:30:42)
标签:

白菜育种

柯桂兰研究员

感恩与祝福

顺当如意

鲁向平敬礼

【转载】“白菜女王”:幸福是奋斗来的

凤岗霞满天 2020-07-28 10:59

退休校园生活的“白菜女王”柯桂兰

在武功县张堡村白菜育种基地,你会经常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太太出现在这里,她就是被人们称为“白菜女王”的柯桂兰,郁郁葱葱的白菜像极了她脸上洋溢着的幸福,你也许想不到她已进入耄耋之年。

 

1937年,她出生在甘肃省兰州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籍湖北大冶。1955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当时西北地区唯一的农业高等学府西北农学院,195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并安排在园艺实验站工作。1962年进入更与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陕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工作,从此与农业结下一生之缘、与人民幸福生活许下了不解之约。

1992年由她主持完成了“中国十字花科芜菁花叶病毒株系划分及大白菜抗源”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作为陕西科技界唯一代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用勤劳与双手,丰富人民的菜篮子

2003年,为白菜耗费半生心血的她退休了,但割舍不下白菜育种的她依旧想的是如何让老百姓春夏冬三季都吃上新鲜大白菜。

“过去人们没有菜,每到冬天,家家户户都要储备大白菜,且白菜越大越好,可现在,家里基本都是三口之家,都希望大白菜小一点,一顿吃完一个。”

根据市场需要,大中小结合,随着季节变化,为了四季都能吃到新鲜大白菜,四季可种的白菜。她与杨凌上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专门从事十字花科研究,在育繁推进一体化、商业化育种推广方面开始了新的探索。

为了更高效地研究出生长周期短、生长速度快、个头小和品质好品种,从育种材料的挑选——种植——移栽——授粉——品种验收,每一步她都参与其中。先后培育出6个兼具春、夏、秋不同季节播种的品种,涵盖早、中、晚熟及菜苔等多种类型的大白菜,全部通过陕西省新品种登记。菜园里的田园时光,都布满她对白菜育种事业的痴爱。

舍小家保大家,奋斗属于人民的未来

从温饱问题中的有菜吃到适合家庭食用菜,每一棵白菜都浇灌着她的心血。

那时候的她每天骑着一辆半旧自行车,从杨凌早出晚归,奔波于武功的试验地。2013年,10路公交车开通后,她才改坐公交,时间长了,连司机都熟悉了这个每天一趟在富海工业园下车精神矍铄的老太太。

2017年,公司买了小车,她的出行待遇才得以改善。从每天双脚踩踏的自行车——准时的公交车——便利的小车,交通工具不断更新改变,但不变的是她对白菜的这份热爱,对科研工作的这份执着。

“一天到晚脑子里想的是白菜问题,有时候一想到新的问题,连饭都忘了吃。”据柯桂兰老师回忆,“所以孩子只能是从小送到全托幼儿园,基本是几个月都不接她。”托儿所好像成了孩子的家、而研究所好像成了柯老师最常驻的家,白菜成了她最常见的孩子。


朝杖之年的她,书写着别样的幸福感

她常说:“把这个难点攻下来,这就是我的目标”。

有人说她这样行么?她说:活着干,死了算。就要勤勤恳恳做出一定的成绩来,就得付出,没有这样的精神,就是不行。这不仅是她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期望。

她曾说:“我才70岁,我还能干得动,我要把我的余生继续奉献给我所挚爱的科学事业。”

现已83岁高龄的她依旧享受着这份坚持事业带来的幸福。她对科研上永不满足,为她不断的总结经验,探索新的发现。并将其带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斗队伍中,她用坚实的专业知识,结合现代科技的创新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她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科研的这份热爱,还有对科研事业的责任担当。

她常说:“人活着要有所创造、有所贡献,才活得有价值”。

已过朝杖之年的她,依然停不下科研的脚步。也许这不仅是她的一份职业,更是一种情怀。目睹了连年的战乱,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河西走廊饿死人的她,深知人民对生活的需求与夙愿。这种乐于吃苦,勇于献身的精神,是新一代青年学子的榜样,也是我们应该具有的爱国情怀与担当。

也许,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无限的价值,这不仅是她所给予自己的期望,更是寄语新一代科研工作者的期盼。她积极鼓励年轻人到生产实践中去,务实创新,自觉实现科研与生产的有机接轨,不仅要做到识农、知农,还要惠农。

在试验地里,看着一块块绿白相间的白菜,倾注着她对科研事业的热爱,更见证了她割舍不下的白菜育种情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全国上下众志成城跑赢全面小康战的“最后一公里”。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奋战在一线。耄耋之年的“白菜专家”依旧奋战在一线,用她的力量为筑梦小康贡献力量。

看,全面奋战小康路,耄耋之年的她同样在路上,用属于的她的方式,书写不一样的时代篇章。她一丝不苟满头银发,是几十年来的奋斗与对事业坚持的见证。而这份对事业坚持的幸福感,是属于她的,也是她用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奋斗出来的。

 

祝福柯桂兰研究员,念念赵稚雅先生!是为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