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一得献给党(114)
(2022-08-11 16:13:03)
标签:
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生态建设发展思路鲁向平献礼 |
沙产业:榆林能源矿区的一个新兴战略产业
在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在煤炭销路受阻、效益不好之时,特别是在资源耗竭之后,后续产业在哪里?万众关注,陕北(榆林)农业生态产业科技园区的建立,是榆林市委和市政府对“建设生态名市,发展生态经济”这一主题思想的具体行动和重大举措,是立足榆林,面向全国的高效生态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示范项目,是落实国家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大决策。它不仅为我国中、西部的贫困地区大范围推广应用高效农业科技与生态产业开创了先河,这一园区的创建和成功运行,也将为西部地区大开发过程中,解决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提供范例和示范样板。这将对约占我国1/4国土总面积的240万km²西北荒漠化地区的治理与开发提供借鉴模式。对于防止荒漠扩大,开发利用同类型地貌的生态脆弱区,具有十分深刻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陕北(榆林)农业生态产业科技园区以现代科技应用与知识创新、和谐生态经济系统运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为设计的理论基础,按照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依据本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背景,探索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为科技投入创造一个高效、实用而且具有活力的运行机制,使科技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带动农业的高水平、高层次发展。以本园区为中心,辐射广大的荒漠区和西部地区。拟以这个特定的区域为基地,通过国家政策倾斜,采用股份制联动发展、企业强强联合的模式,使用新技术、新方法,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利用当地的资源和能源,组建一批具有高附加值的生态产业相关企业,并逐步形成强劲的势能,从而带动和促进整个陕北以至更广阔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基本思路
1、科技先导思路:高技术与高起点,集成性与先导性,科学治理生态环境,科学引导产业链开发;实行现代企业运作,搞好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与管理;
2、产业化思路:以沙漠生态产业链为主线,走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化发展相结合之路;
3、节约用水,培肥地力,可持续发展思路:针对沙区特点,以节水农业为特征,以培肥地力为重点,高效、合理利用肥水资源;
4、综合效益思路:集生产、示范、技术、产品输出、旅游观光于一体,综合开发,系列推进。重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结合和平衡,在企业发展同时带动农民致富;
二、发展原则
1、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原则
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防治并重,治用结合,讲求效益”的治沙方针,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通过防沙、治沙、养沙、用沙,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做到防、治、用相结合,走生态型复合农林业的发展路子。
2、生物治沙原则
3、生态经济原则
4、坚持“谁治理,谁开发,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
5、治理与管理并重原则
6、科技主导原则
7、
(1)加强基础项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现有沙荒地水肥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为加快沙荒地综合整治进程,宜实施田、林、路、渠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实现综合治理。
(2)以沙产业为核心,发展草业和沙生植物。园区在完善现有防护林网体系基础上,大力发展草业和林果业,种植豆科作物以及耐旱、固沙的各种特色沙生植物,形成兼具固沙和经济效益的沙产业,极大地改变沙漠生态环境,稳定提高土地生产力和效益。
(3 结合土地特点,因地制宜发展沙地特色农业。鉴于沙荒地综合治理的特点,宜发展适合于本地资源条件及外部市场需求的特色农业,如草业、优质杏和葡萄种植、蔬菜无土砂培育苗等,以大幅度提高沙区土地治理效益。
8、提高土地生产力原则
生态产业园区应显示其建筑独特、设施齐全、环境与建筑物相和谐,没有人为活动而导致新的污染源,每一处居住小区、养殖小区、加工业小区都要有严格的环境安全标准,有定性和量化的要求,充分体现其现代生态产业科技园区的水准。
鲁向平研究员: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