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我国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内涵和要求
(2022-08-02 15:40:00)
标签:
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经济体系现代化学习与探索鲁向平认识 |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主要内容,更是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现代化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变革,既包括生产力的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关系的现代化,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纵观世界现代化发展史,一切现代化的中心任务都是发展生产力。可以说,经济现代化既是国家现代化的主战场和核心内容,也是整个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源。
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认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应该具备下述特征。
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依靠创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高度重视基础研究,通过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注重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积极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产业体系是经济体系的内核。经济体系现代化,首先是产业体系现代化,要求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为主攻方向,推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必须同步推进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现代化,促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链是实体经济的底座和根基所在,要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
经济要素空间移动畅通无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循环发展,要求注重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形成“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生产生活方式。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良好的制度保障。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抓纲举目,找准发力点,明确主攻方向,在关键处布局落子,以“一体两翼”为重点,通过点线突破牵引带动全局,推动经济体系现代化稳步前进。
“一体”是指“产业体系”。要以产业体系现代化为发力点,加快推进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盘和根基。
“两翼”包括科技创新和经济体制。科学技术现代化是生产力现代化的典型代表,是经济体系现代化的牵引动力。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一个完善而成熟的经济体制,可以为经济体系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主任、研究员黄汉权)
夯实基础,壮大实力;完善体系,强精壮骨;内含要精准,外延当顺畅。努力学习,深刻理解。学习,再学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