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半生一得献给党(75)

(2022-07-20 16:01:05)
标签:

党的二十大

建言献策

忠魂与赤胆

精心与认真

鲁向平敬礼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与特殊性所在   

 黄土高原地区面积6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15,人口约1亿。该区域是我国生态最为脆弱和经济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大量历史事实证明,是人为的不合理经济行为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破坏,特别是广种薄收这一古老的农业生产方式直接地、彻底地破坏了农业生产本身的环境条件。对农业自然条件改造的能力差,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加之日益尖锐的粮食供需矛盾是广种薄收赖以存在的自然、经济、社会的根本原因。

建国以来,国家一直对黄土高原综合治理与开发非常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尤其是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重大成效。但由于该工程主要依赖国家政策补贴来推动,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民增收没有得到同步协调发展,一旦国家停止补贴,农民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将难以保持。如何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同步解决生态文明与农民增收问题,是该区域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特殊性与难点所在

陕北黄土丘陵区处在一系列的过渡带上。如由南而北,气候带处在由暖温带向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而以中温带半干旱为主地区;植被带由森林草原向风沙草原过渡而以森林草原为主地区;农业生产由适宜地区向适宜性较差过渡的地区,也是具有多种土壤侵蚀类型并以水土流失严重闻名于世的地区。土壤侵蚀摸数5000-30000t/km2/yr;年降水量400-500 mm,生长期120-160天,旱、寒对生物资源的选择有重大影响;人口密度较大,自然经济为主,属老少边穷困地区。

根据作者30多年参与治理黄土高原的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科技扶贫的理论和实践,谈点刻骨铭心的认识和体会。

鲁向平研究员: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