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农业的工作成效
1、主导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截至目前,2014年农业总产值年达到13.5亿元,较“十一五”末的5.99亿元提高7.51亿元,增长125%。现代农业“八类产业”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设施农业、经济林果、畜牧业等主导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经济社会效益逐步显现,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和现代农业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
2、农民收入大幅提高
“十二五”期间,随着现代农业规模不断扩大、提质增效工程进一步实施,杨陵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2010年至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7128元、9110元、10841元、12435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4.1%、27.8%、19%、14.7%。增幅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列。
3、农业科技支撑进一步强化
“十二五”期间,不断扩大设施农业规模的基础上,推进园区产业提质增效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到2015年末,现代农业园区科技贡献率将达到60%以上。
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
“十二五”期间,一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资金、管理、品牌和市场方面的优势,做大园区、做强产业。二是整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合作社联合会及八大产业分会,优惠政策及项目优先向整合后的合作社倾斜。三是在加快家庭农场认定注册的同时,不断推进示范家庭农场的创建,鼓励家庭农场在湋河沿岸发展以休闲观光为主的家庭农场集群。四是统筹区内各类培训资源,加大对八大类产业带头人、一线生产能人、专业服务人员的创业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服务能力培训力度,为园区建设发展培育各类新型职业农民。
5、示范带动效应日益增强
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展水平的逐步提升,杨陵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增强。截止目前,园区累计接待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1000多批次、6万多人次的党政领导干部和农民群众来园区参观学习,接待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香港、台湾主流媒体采访团和跨越关中-天水经济区专题采访团等新闻媒体200多批次。重点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开展交流合作,杨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得到各方面的积极评价。
6、农业农村改革迈出新步伐
2014年,杨陵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在原有农业农村工作基础上启动了杨陵区农业农村改革。改革内容涉及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农业政策性保险、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深化镇村综合改革、开展农村“三资”监管试点、推进城乡信息化建设、探索农村金融服务等工作。
三、特点与优势所在
一是特殊的区位优势,战略位置十分优越。二是靓丽的品牌优势。“杨凌农科”已成为国内外农业科技领域一张闪亮的“名片”,这里已成功举办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22届,吸引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万家涉农单位、2100多万客商与群众参加,每届展示交流的农业科技成果超过7000项,技术与产品交易总额累计达5400多亿元。在第21届农高会上,参展布展的国家有38个,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20个。三是雄厚的科技优势。示范区内有西北农林科大、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科教单位,有60个国家和省部级研发平台,聚集了70多个学科、近6000名科教人员。四是独特的体制优势。杨凌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区,实行“省部共建”和“省内共建”的领导和管理体制,由国家科技部等23个部委和省政府共同建设;省上由37个厅局组成的省内共建领导小组,共同支持杨凌发展。五是良好的对外合作基础。已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少,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经济总量偏小。二是是从拉动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三是经济效益较差。四是土地、资金等瓶颈问题仍较为突出。
四、新的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
1、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农业产业、资源环境、农村社会可持续为目标,以高效利用资源、治理环境问题、保护修复生态为重点,依据杨凌自然生态区系统整体设计各产业间协调发展方案,创新一批农业可持续发展集成技术,形成一批适宜不同类型特点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构建一批良性运行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为全面推进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试验示范。
2、建设目标
到2020年,杨陵试验示范区的农业产业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逐步匹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积极进展,农业资源保护水平与利用效率逐步提高,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基本建立,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提升,农村环境明显改善,乡村更加美丽宜居。到2030年,全区范围内供给保障有力、资源利用高效、产地环境良好、生态系统稳定、农民生活富裕、田园风光优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基本确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