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背景与现状
富平栽植柿子历史悠久,始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柿子品种有10多个,主栽品种为富平尖柿,经过千百年来的进化和栽植实践,已成为品质极佳的富平乡土树种,其果实个大,含糖量高,形状优美挺拔,鲜食加工兼备,最宜制饼,出饼率达26%。加工的柿饼具有个大、霜白、底亮、质润、味香甜五大特色,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
“十二五”期间,富平县坚持把柿子产业作为林果产业化的重要突破口。全县柿子面积从2010年的8.6万亩发展到11万亩,年产鲜柿5万吨,加工柿饼1万吨,年总产值达到1.8亿元,年产值1.76亿多元。比2010年增长28.9%。每年出口韩国、日本等2000吨左右,近年来,先后建成标准化加工棚500余个、面积4万平方米,大型加工企业合作社30余户,柿饼加工农户7000余户。“富平尖柿”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富平柿饼”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目前以福建永辉集团富平柿饼深加工项目为重点,全力打造富平柿饼加工龙头企业,推动柿子产业链工程的体系化增值增效。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看好。
二、对柿子产业链开发的再认识
一要从强县富民的战略高度认识柿子产业链发展。柿子是富平县的一个传统优势产业。富平“合儿饼”闻名国内外,市场空间较大,发展前景广阔。依托县内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进一步加快柿子产业链开发,对于加快该县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加快该县小康建设步伐、建设经济强县、生态强县的一种必然选择和优化决策。
二是要切实增强加快柿子产业链开发的紧迫感、责任感、荣誉感。富平县柿子产业近年来虽然发展较快,但总体规模仍然较小,产业化程度仍然比较低,在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巨大效应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可否认,柿子相对来说还是弱质产业,柿农相对来说还是弱势群体。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全县必须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集中精力,真抓实干,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促进柿子这一特色产业上规模、增效益。特别在柿子产业开发的现代化方面,先行一步,奠定好根基意义重大。
三、柿子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的再突破
以富平特色优势柿树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链深度开发为方向,按照“横抓基地,区域推进,拓展规模;纵抓龙头,系列深度拓展”的思路,积极实施区域化柿子产业聚焦、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在现有10万亩的基础上,用3年打基础,5年见成效,到2025年建成100万亩优质柿子基地;到2030年,柿子年产量达到30亿斤以上,年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把富平建成全国一流的柿子生产大县。
在国际化竞争的时代,现代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及其重要。10万亩不足论,百万亩正当时,这是我几年来调研的感悟和认识。号称全国一流的柿子大县,仅在两镇、两村有规模,难以使人震撼,难以使人立志与效法。
对标日本,追赶超越,这是我的柿子梦。
四、重大措施的探索
1、技术引领,创新发展。要把科技进步作为产业发展成败的关键环节来抓,积极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进行联系与协作,聘请国内外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加强柿子栽培、加工、贮藏、保鲜等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建立健全以示范、试验、推广为中心的技术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柿子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发展水平。要积极实施“优柿工程”,加强现有柿树的保护、改造和管理,推广综合配套增产技术,挖掘生产潜力,促进柿子生产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彻底实现柿子经营由林业技术向集约经营的园艺技术转变,实现由林特产品向园艺果品转变。
正式建立富平县柿子研发中心,内设技术推广中心和品种鉴选园和标准化示范苗圃,并设立多处田间学校。
奠定好引领发展的高技术基础,为全产业链的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2、高标准抓好规模化柿子生产基地建设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要结合富平县实际,紧贴国家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与农业产业开发政策,搞好规划,加强引导,以“一河”石川河流域,“两区”北部山区、山前洪积扇地区、“四塬”华朱塬、王寮塬、刘集塬、华阳塬为重点,加快柿子的规模化基地建设步伐,并结合境内绿色通道和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在县、乡主干道路两侧规划建设柿子绿色长廊和形象标志。在主要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区和村庄、院落景观配置方面,彰显以柿子树为主的绿色景观组合。因势利导,彰显特色,壮大规模是该产业链的基础工程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优化品种,提升质量。柿子建园要坚持“栽在优生区,选择优良品种,采用最优技术”的“三优”方略,按照市场对果品多样化的要求,以富平升底大尖柿为主栽品种,适当发展辣角尖柿、方柿和日本甜柿等品种,并要积极引进和繁育新优品种,加快柿子良种化进程。优化和规范柿子栽培技术,大力发展密植柿子园,抓好幼园管理,有效控制病虫害。提高作务水平,争取早成园、早见效、早丰产、早收益。
(3)按照“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包装、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标准化生产模式,打造柿子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强化监督管理,提升“富平柿饼”、“富平尖柿”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4)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与柿农共同发展的新机制。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强产销联合,大力推广“公司加基地联农户”的经营模式,鼓励和提倡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风险基金、最低保护价收购、按柿农出售产品的数量适当返还利润等多种方式,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提高柿子可持续产业化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5)围绕柿子产业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打造了“三季有花、四季有果”柿子风情小镇,开发了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柿子资源和柿子产品,延长了生态观光旅游产业链条,提高现代柿子产业的绿色环境价值、文化体验价值、科技创新价值、品牌传播价值等综合附加值,进而提高柿农经济收入和文明幸福指数。
3、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产业、扶持农民的新观念。实行优惠政策,开展招商引资,加紧引进和发展柿子深加工项目。鼓励柿子加工企业通过兼并、联合、合作等形式,组建企业集团,扩大经营规模,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要予以重点扶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具有较强拉动作用的产业龙头。
(1)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柿子综合加工工艺技术,建立健全以柿饼为主的柿子系列产品加工技术体系,逐步形成以柿饼、柿子醋、柿子饮料、柿子酒、柿子功能提取物、柿子保健品生产的综合加工格局,提高柿子加工率和附加值,促进柿子种植基地的稳定健康发展。
(2)在引导支持永辉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骐近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洋阳柿子专业合作社、华丽柿子专业合作社、农乐柿子专业合作社、富四方柿业有限公司、富天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长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科农果业专业合作社等现有柿子加工企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基础上,积极引进大型工商资本参与富平柿子加工,并通过现有企业(合作社)联合与外来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和打造出3—5家柿子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在做精做细做强柿饼、柿子醋、柿子醋保健饮料开发的同时,加大柿子酒、柿子白兰地、柿子果糕、柿子酱、柿子糕点和柿子皮色素、柿子单宁、柿叶提取物等系列产品的加工开发,延伸产业链,开拓中高端市场,使富平柿子产业逐步实现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加工销售,增强市场竞争力。
(3)加强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按照“营销网络化、产销一体化”的思路,抓紧建立健全县、乡、村信息网络和销售网络,及时有效地为柿农提供市场行情、价格、产品供求等各方面信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分区域建设柿子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使之逐步成为区域性柿子、柿饼集散中心、加工交易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
(4)创新营销方式。坚持把市场放在产业发展的首位,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切实改变坐等客商上门的销售习惯,引导农民主动走出去闯市场。要加强与省内外营销企业的联合与协作,培育壮大营销经纪人队伍、中介组织和运销大户,提高柿农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要通过在大中城市设立直销点、网上销售、参评参展、举办柿子节、产品展销会等,创新销售方式,拓宽销售渠道。要搞好全县柿子产品的公用商标注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柿子产品的知名度,争创地方驰名商标。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争取柿子产品的外贸出口权,加大富平柿子的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5)加快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柿子产品质量标准,采取政府投入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柿子检验检测体系,配齐配强监测人员和设备,力争尽快实现柿子标准化生产,大幅度提升柿子产品的质量指标,确保食品安全。
(6)加强领导,统筹推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包村干部全力抓,抓重点、抓典型、树样板。公平各方利益,公正和维护各方正当权益,推动柿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7)创新机制,政策调动。柿子建园要坚持“谁造、谁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实行政策倾斜,对农村集体承包地、“四荒”地优先植柿建园的,承包期延长到50年,允许继承和转让。大张旗鼓地开展柿子王、柿树王和柿子饼种植、加工、销售状元评比奖励活动,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
(8)加强宣传,唱响品牌,汇聚人气,凝聚社会合力,积累综合实力。
名特产品,世纪辉煌。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