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效与进展
(2018-05-16 10:41:42)
标签:
现场调研集体评估回顾与总结扬长补短再创辉煌 |
富平县是陕西的农业大县,其自然资源丰富,名优农产品较多,主要有柿子、苹果、奶畜、瓜菜、花椒、粮食等特色产业,先后荣获中国奶山羊之乡、中国柿子之乡、中国早中熟苹果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羊乳之都等称号。2012年初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3年又被确定为全国25个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之一。
“十二五”期间,全县农业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按照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强化措施,落实政策,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截止2015年末,全县农牧业总产值52.04亿元,较“十一五”末的28.6亿元增加23.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10元,比“十一五”末期的4329元增加5181元。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二五”期间,全县紧紧围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综合改革与示范区建设任务,坚持园区化带动、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产业化经营,不断加强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形成了北柿果、中粮畜、南瓜菜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为全县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1、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壮大。
粮食规模化、专业化种植持续扩张。以落实惠农政策为基础,以高产创建为抓手,落实关键性增产技术措施,大力推广新优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小麦玉米播种实现良种全覆盖,努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15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38.9万亩,发展粮食规模种植10万亩,其中优质小麦订单面积8万亩,培育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1000多户,实现粮食总产9.55亿斤,总产连年增加。全县粮食面积稳定在130万亩左右,2016年粮食总产9.85亿斤,实现“十三连增”,是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县、粮食生产先进县。
粮食产业链不断延伸。目前县内有陕西陕富面业、陕粮农富平西瑞等面粉加工企业6家,其中陕富面业日处理小麦5100吨,年加工小麦180万吨,年加工面粉120万吨;西瑞面业日处理小麦800吨,年加工小麦20万吨,年加工面粉18万吨。全县年加工小麦240余万吨,年加工面粉180余万吨。产销稳定,进展顺利。
2、以柿子为主的林特产业化取得新进展。
“十二五”期间,全县坚持把柿子产业作为林果产业化的重要突破口。全县柿子面积从2010年的8.6万亩发展到11万亩,年产鲜柿5万吨,加工柿饼1万吨,年总产值达到1.8亿元,年产值1.76亿多元。比2010年增长28.9%。每年出口韩国、日本等2000吨左右,近年来,先后建成标准化加工棚500余个、面积4万平方米,大型加工企业合作社30余户,柿饼加工农户7000余户。“富平尖柿”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富平柿饼”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目前以福建永辉集团富平柿饼深加工项目为重点,全力打造富平柿饼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潜力巨大。
富平是全国花椒标准化生产基地县。花椒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已建成花椒基地13.2万亩,年产花椒5000吨,在北部沿山区已形成了“百里花椒产业带”,年产值2.5亿元。富平花椒主要品种为荠椒、大红袍,特别是荠椒品种,品质优良,产品价格高于市场同类产品,市场潜力较大。
全县现有核桃面积5.4万亩,年产核桃440吨,年产值1230万元,近年来,表现出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3、果业实现了突破性发展
十二五末,全县果园总面积达26万亩,其中苹果22万亩(其中早中熟10万亩、极晚熟粉红女士5万亩),梨1.8万亩,葡萄、樱桃、桃等时令水果2.2亩,总产32万吨,实现果品产值8.8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23.1%和56.5%。县内苹果加工企业1家,年加工能力2万吨。早中熟嘎拉苹果和极晚熟粉红女士苹果荣获“中华名果”称号,粉红女士苹果荣获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金奖,并获得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粉红女士”注册商标,认证为有机产品。国际粉红女士协会授予“粉红佳人”品牌使用权。“富平苹果”认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陕西省著名商标、获得十大重点工程创新奖。2015年启动建设了中哈人民苹果友谊园,截至目前建成国际矮砧密植苹果示范园2000亩、高标准苹果示范园3500亩。全县苹果产业发展呈现出面积持续扩大、品种不断优化、质量显著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了以梅家坪、薛镇为中心,辐射庄里、齐村、流曲、美原等镇的苹果高新技术推广区,优生区的比较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现已建成省级示范园25个,市级示范园12个,示范面积2万亩。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嘎啦系早中熟和粉红女士极晚熟特色品种,建成早中熟果园面积10万亩,极晚熟果园面积5万亩,全县优果率提高10%以上。
4、瓜菜产业蓬勃发展。
全县的瓜菜产业主要分布在县南部地区,瓜菜总面积13.8万亩(设施蔬菜9.8万亩),面积比“十一五”末增加1.1万亩,总产36万吨产量,总产比“十一五”末增加增加1.8万吨,产值达到9.3亿元,已初步形成了以留古现代设施蔬菜农业园区为代表的蔬菜园区。2015年5月“富平甜瓜”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建成优质甜瓜基地3万多亩,生产的7万吨优质甜瓜畅销北京、上海、内蒙古、山西等18个省市,我县已成为全省最大的甜瓜种植基地之一。
5、以奶山羊为主的畜牧产业稳步提升。
富平奶山羊养殖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奶山羊的存栏量、产奶量和加工量均居全国之最,被命名为“中国羊乳之都”。全县先后建成乳品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乳品能力超过2万吨,年加工乳制品5800吨。2014年乳品加工企业加工乳制品1.8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85亿元,奶山羊养殖和加工实现产值16亿元。
全国最大的羊乳加工企业--陕西红星美羚乳业日加工鲜奶600吨,2015年成为国内羊乳行业首家三板上市企业。奶山羊已成为富平县畜牧业发展乃至整个农村经济中发展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特色主导产业。
截止2015年底,富平全县存栏奶山羊52万只、奶牛2.3万头、生猪29万头,家禽380万只,分别较2010年的31.8万只、奶牛1.8万头、生猪25万头,家禽365万只增长63.5%、27.8%、16% 、43.4%;2015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0万吨、2.8万吨、22.5万吨,分别较2010年的3.3万吨、1.8万吨、13.8万吨增长-9.0%、55.6%和63.0%。2015年全县畜牧业产值16.9亿元,较2010年的10.2亿元增长了65.68%。全县人均肉、蛋、奶占有量为342公斤,其中人均奶类占有量271公斤。
6、农业装备水平迅速提升。
“十二五”期间,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青壮年劳力短缺对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提高了农业作业效率,促进了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十二五以来,全县新购置大中型农机具180台套,2015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60 万千瓦,较2010年的47.6万千瓦增加了12.4万千瓦,增加了26%。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及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增长迅速,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5%和20%,其中玉米联合收割机年均增长30.5%。果园管理、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等方面的新型作业机械应用不断增加,以病虫害防治、节水节肥为主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田生产基础条件和环境改善步伐加快,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保有量快速增长。
7、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8、农业产业化体系迅速推进。
9、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支撑能力全面增强。
品牌建设快速升级。全县已注册各类农产品商标205个,其中获得市级著名商标22个,省级著名商标12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认定“三品”生产基地15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7个,绿色食品认证4个,有机食品3个,地理标志5项(富平尖柿、富平柿饼、富平甜瓜、富平琼锅糖、富平羊奶粉);2013年整县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评,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县。2015年建立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40家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的100余种农产品纳入了追溯平台管理,实现了农产品生产、销售、食用可追溯。
精心调研,反复沟通;吃透现状,扬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