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坤:《红楼梦》东观阁本“返祖”刍议

标签:
红楼梦辨伪刘广定冯其庸 |
分类: 红楼梦文献研究 |
《红楼梦》东观阁本“返祖”刍议
陈传坤
近年来,有关《红楼梦》程本与脂本的先后关系问题,一直是网络红学讨论的热点话题。其中有一些网络声音指称,一些脂本的异文、脂批竟然同于程本之后的坊间翻印本,并由此宣称脂本是近现代人伪造的。笔者通过各版本的考辩,发现这类“返祖”现象确实存在,个中当有更合理的解释。个别脂本、脂批同于三家评本批语的例子,网友已有大量列举,为行文方便,不赘。在此举几例东观阁评本正文“独特异文”同于脂本的例证。
例一、《红楼梦》第三回中的“捧饮”、“捧饭”、“捧杯”异文。
程甲本作:“贾珠之妻李氏捧饮”;程乙本作:“贾珠之妻李氏捧杯”。此处,嘉庆十六年东观阁评本作“捧饭”。在王评本系统中,初刻本《绣像红楼梦全传》作“捧饮”,而道光十二年重刻本《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作“捧饭”。
在现存《红楼梦》或《石头记》抄本系统中,除了甲辰本作“捧饮”,其他脂本均作“捧饭”。
有人认为,“李纨捧饭”是曹雪芹原笔,是对的,程本作“捧饮”或“捧杯”是妄改,认为荣国府众婆媳小姐在家宴上喝酒不太雅观。其实,《红楼梦》写到“酒”字成千上万处,大观园里饮酒成风,贾母、薛姨妈、凤姐、李纨、黛玉、湘云、平儿等各种身份的人在大观园聚宴时都饮酒。特别是第五回秦可卿房中,就有一副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这说明饮酒已属封建贵族饮食社交的高雅文化活动。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李纨“捧饮”“捧杯”伺候左右,实乃贾府待客应有之义,有何不雅?
比如,《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大观园开螃蟹宴,如此描写:
丫鬟看见林姑娘要饮酒赶紧跑过来伺候。黛玉道:“你们只管吃去,让我自斟,这才有趣儿。”说着便斟了半盏,看时却是黄酒,因说道:“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喝口烧酒。”宝玉忙道:“有烧酒。”
这段黛玉饮酒的文字描写,声情并茂,还有动作刻画,将颦儿弱不禁风、孤芳自赏的性格写得跃然纸上,又将宝、黛二人的亲密关系写得含蓄,灵活灵现。
又如,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贾母、刘姥姥以及诸艳饮酒时行牙牌令,写得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第五十回大观园诸钗在芦雪亭饮酒作诗,“只见杯盘果菜俱已摆齐”“凤姐和李婶娘、平儿又吃两杯酒自去了”“黛玉湘云二人斟了一小杯酒”“探春另拿了一副杯箸来,亲自斟了暖酒,奉与贾母,贾母便饮了一口”;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茵”;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小姐丫鬟一起喝酒行令……类似例子不胜枚举,不赘。
例二、《红楼梦》第四回中的“小乡宦”、“小乡绅”异文。
程甲本作:“乃是一个小乡宦之子”;程乙本作:“是一个小乡宦之子”。经查,庚辰本、舒本本均作“小乡绅”;甲戌本、戚序本均作“小乡宦”;甲辰本、列藏本作“小乡官”。
东观阁本、王评本、三家评本均作:“乃是一个小乡绅之子”,同于庚辰本、舒序本。
图表 1 :东观阁本第四回“小乡绅”。
图表 2 :程甲本本第四回“小乡宦”。
例三、《红楼梦》第五回“则”、“别”异文。
程甲本:“必有生旦净末之别”;程乙本:“必有生旦净末之则”。 东观阁本、王评本、三家评本均作:“必有生旦净末之别”。
经查,庚辰本、戚序本等诸脂本均作“则”,唯甲戌本作“别”。
图表 3 :东观阁本第五回“生旦净末之别”。
图表 4 :程甲本第五回“生旦净末之则”。
例四、《红楼梦》第六回“裁夺”、“裁度”异文。
程甲本:“便有什么话说,叫二奶奶裁夺着就是了”;程乙本:“要有什么话,叫二奶奶裁夺着就是了”。
经查,东观阁本、王评本、三家评本作“便有什么话说……裁度”;甲辰本作“便有什么说话……裁夺”。甲戌本、庚辰本、舒序本均作“便是有什么说的……裁度”。己卯本、戚序本作“便是有什么说的……裁夺”。从“裁度”来说,东观阁本同于甲戌本、庚辰本、舒序本。
从上述四例可见,嘉庆年间的东观阁评本,其“独特异文”与程甲、乙本均不同,而同于乾隆时代脂抄本中的某一种或几种,即后期翻印本的个别文字,远离底本却与祖本一致,不妨称之为异文“返祖”现象。
由此产生一个疑问:为何早期的抄本与晚期的东观阁本等具有变文同步现象?这些“返祖”现象,难道说一些脂本是从晚期坊间翻印本伪造而来?答案是否定的。
追溯起来,东观阁评本第一册扉页有一则识语:
《红楼梦》一书,向来只有抄本,仅八十卷。近因程氏搜辑刊印,始成全璧。但原刻系活字摆成,勘对较难,书中颠倒错落,几不成文;且所印不多,则所行不广。爰细加厘定,订讹正舛,寿诸梨枣,庶几公诸海内,且无鲁鱼亥豕之误,亦阅者之快事也。东观主人识。
图表 5 :东观主人辛未刊本扉页“东观主人识”。
由上可知,东观阁本的底本应该就是“程氏搜辑刊印”的程本,其可信性可从两者的文本嬗变上得到佐证。那么,除了臆改的可能性,东观阁本的变文和增文究竟源自何处?
追溯起来,对于程本而言,东观阁本的脱文或变文现象并非罕见,在前八十回亦有成例,再举例如下:
其一、东观阁本将串行处复位。如程甲、乙本第七十二回第六叶作:
……贾琏进来凤姐因问道他可应准了须得你再去和他
说一说就十分成了贾琏笑道虽未应准却有几分成了凤姐
笑道我不管这些事倘或说准了这会子说着好听到了有钱
的时节你就丢在脖子后头了谁和你打饥荒去……
以上,程乙本同程甲本,但它显然是不通的,或因萃文书屋排版时窜行了。道光时代的桐花凤阁主人陈其泰发现了此问题,将“贾琏笑道虽未应准却有几分成了”,用毛笔勾乙在“他可应准了”句下,为是:
了贾琏笑道虽未应准却有几分成了须得你再去和他
说一说就十分成了凤姐笑道我不管这些事倘或说准
了这会子说着好听到了有钱的时节你就丢在脖子后
头了谁和你打饥荒去……
以上窜行十四字,东观阁本、王评本、妙复轩本、三家评本均已调整。庚辰本此句也不串行,语义通顺。
其二、程甲、乙、丙本因脱文不通,东观阁本补缀通顺。[i] 譬如,程甲、乙本第五十四回第四叶作:
……麝月等问手里拿着什么媳妇道外头唱的是八义
没唱混元盒那里又跑出金花娘娘来了……
这一段话文意费解。对此,北图藏程甲本有后人用毛笔字添上“给金花二位姑娘的,麝月等道”十二字;桐花凤阁本上亦有毛笔旁添“是送给金花二姑娘的,麝月等又笑道”十五字。
图表 6 :国图藏程甲本第54回第四叶上后人以毛笔旁添十馀字。
图表 7 :上图藏程丙本第五十四54回第4叶上,亦脱文十馀字。
图表 8 :日藏光绪丙子王评本补作“是送给金花二姑娘的,麝月又笑道”。
此处,春草堂藏本、东观阁本、王评本和三家评本均作“是送给金花二姑娘的,麝月又笑道”十四字,可见最早应该是东观阁主人增补的文字。上图藏程丙本亦同程乙本缺文十馀字。[ii]
虽然东观阁主人校订时或有程本系统参考,但其又与脂本有所差异。此处,戚序本、庚辰本作“是老太太赏金花二姑娘吃的,秋纹笑道”十六字。抄本与印本之间存在“老太太”、“赏”、“吃”、“麝月”、“秋纹”等显著异文。
其三、程本第四十七回缺叶问题。程甲本版心误标两个“十一”页码,正文不脱。但是,萃文书屋重排程乙本时,减去了第二个“十一”页码,致使正文少了程甲本一叶,阙文四百八十字。
陈其泰亦发现此问题,在桐花凤阁本上从别处补抄了一叶。天津市图书馆藏一部程乙本重新补刻了“十二”叶,其字版基本同于程甲本,应是萃文书屋的修订版。此外,萃文书屋第三次排印本补加一叶,编码至“十三”叶,四百八十字也不缺,顾鸣塘已撰文指出此问题。[iii]
图表 9 :东观阁重刻本第47回第13叶,不阙文。
经查,程乙本漏排的这四百八十字却在东观阁本、王评本、三家评本上存在,可见东观阁本与程丙本渊源颇深。正如曹立波所论,“(东观阁本)对错别字、排颠倒的字和上下文不通顺的句子等,都采取相应措施加以修正。然后‘寿诸梨枣,庶几公诸海内’,‘且无鲁鱼亥豕之误,亦阅者之快事也’,突出了东观阁本对程本的错误加以修订的意义。”[iv]
可以说,之所以东观阁本存在异于程甲、乙本的大量异文,是因为东观主人进行整理时,不能排除其臆改,做了“细加厘定,订讹正舛”的工作。除此之外,东观主人整理翻刻时应有他本参照,而非纯正的程甲本或程乙本。这一点,可以借助顾鸣塘《论新发现的〈红楼梦〉第三次程印本》一文举例进行比勘,结果发现,除个别异文改动同于程乙本,东观阁本的一些修订大都同于程丙本。
由此可证,东观主人在翻印《红楼梦》时并没有独家秘稿或曹雪芹原本,其底本并非程甲本而是程丙本之类的本子。反过来说,这也解释了一个问题,即东观阁本系统(包括春草堂藏本)为何会存在一些远于程甲、乙本而近于脂本的“返祖”现象。正如程高(小泉、兰墅)在《红楼梦》程乙本“红楼梦引言”中所说的,“今复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其中“各原本”当指诸种《石头记》脂批本。
(原载《贵州红楼》2020年第2期)
[i] 本文所引上图藏《红楼梦》程丙本活字本原件相关扫描图,均由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历史文献中心许伟老师友情提供,谨致谢忱。
[ii] 红学家刘广定于2000年目验上图藏程丙本原件,注意到上图藏《红楼梦》程丙本第五十四回此处不脱文,但作“是送给金花二姑娘吃的,麝月又笑道”十五字。参见刘广定著:《大师遗珍》,上海:文汇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第57—59页。刘文提供的信息大误。其实,与程甲、乙本一样,程丙本此处亦脱文,不通。
[iii] 顾鸣塘:《论新发现的〈红楼梦〉第三次程印本》,原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第29页。
[iv] 参见曹立波著:《〈红楼梦〉版本与文本》,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8月第一版,第2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