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后四十回版本研究——以杨藏本为中心
作者:陈庆浩[1] ;蔡芷瑜[2]
机构地区:[1]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2]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2013年第4期 11-19页,《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摘要:《杨藏本》和程本孰先孰后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版本研究的重点之一。多数学者主张《杨藏本》在先。由于程本极不流通,大部份研究者并不了解其中异植、贴改、挖改及配本的情况;只能用间接数据,且所作的又只是点的研究,因此结论缺乏说服力。本文将目前掌握到的四个影印程本和《杨藏本》影印本,逐行剪下黏贴,逐字比对,得出判断《程甲本》、《程乙本》的标准,并以《程甲》、《程乙》和《杨藏本》比较,藉以了解各本间的关系。以《程乙本》后四十回各叶的起讫文字与《程甲本》相较,发现有高达94%的全同率,显示《程乙本》乃在《程甲本》基础上修订而成,因此确定程本排版的先后次序为先甲后乙,且《程乙本》是在已印出《程甲本》的叶面上修改重排的。《杨藏本》后四十回可分为有大量改文的十九回和极少改文的廿一回两个部分,另有一小部分为杨继振收藏时补抄文字。囚系后来添补本文不纳入讨论。有大量改文的十九回可分原抄底文和增删改文两部分:据目前研究的结论,这十九回底文为《程乙本》的删节本,增删改文中的前十四回是据《程乙本》增补,后五回则据《程甲本》增补。少有改动的廿一回,全据《程乙本》抄录,与《程乙本》少量的不同只是抄录时出现的误差。《杨藏本》后四十回,是在《程乙本》出版后才可能产生的,不是如绝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定的,越过《程乙本》,作为程本的母本。
四结论
本文 将程 印本
搜集并逐行剪贴 ,用 以确 立程 甲本及 程 乙本 的标准 ,相互 比对后 发 现程
本 中 虽各 有不
同的文字及 版式 ,但 可将 其 区 分 为两 种 系 统 , 一种 属 于 程 甲 本 系 统 ,另 一 种则 为程 乙本
系统,当确立 一 “标准 ”的程 甲 本及 程 乙本后 ,便 能 以此 作 为判断 他本 的准则 。
在 程 甲本 问 世
后,相隔 不 到 三个 月 程 乙本 亦 排 定 ,在 程 乙 本 出 版 时 虽 说 明 欲 改 甲本 之误 ,实际 上程 乙
本并非根据另 一新底 稿来 进 行 排版 ,而 是 在 程 甲 本 的 基础 上 修订 ,方 有 程甲本 及程 乙本 每 叶正文
中起讫 两字的一 致性 达 到 百 分 之九 十 以 上 的现 象 。 意 即程 乙本 需在程 甲本 付 印后 ,在 甲本 印 出版面
的 文字上调 整修 改 ,其排 版顺 序必 为先 甲 后 乙 。
本 文 比对杨 藏本 与程本
文字后 ,发 现杨藏 本 文字抄 录 系 皆有 所本 ,即 有 改文 的 十 九 回底 文根 据 程 乙 的 删 节本 ,改文则是
依据 一部 前 十 四 回 为程 乙 、后 五 回 程 甲 的程 本 添 补 ,其余 二 十一 回 皆从 程 乙本抄 录 而来。杨藏
本 的文 字靠 近 程 乙本 ,且 改 文 中 的文 字 又 与程 甲本 文 字 相 涉 ,混 有 甲 乙 本 的 文 字,因程 甲
本 及 程 乙 本 的 出 版顺 序 已 固 定 下 来 ,所 以 杨 藏 本的抄 录只 能在程 乙 本之后 ,当然也就无法 作 为
甲本 的稿 本 ,以此厘 清此 三本 关系 。
至于杨 藏本 后 四 十回的
抄 录动 机 自为研 究 者所 关 注 ,不 过 目 前 仍 没有 直 接 资 料 可作论 定 。 但从抄录者手
头 已 有程本 ,又 有 据 程 乙 删 节 的 十 九 回 。 而 抄 录 者 不 厌 其 烦 地 抄 录这一 简本 ,抄 录时又
预 留增补 的 空 间 ,再 不厌 其 烦地 据 程 本 删增 ,我 们 自
可怀疑其不单纯的动机。 再根据 此本 的序 跋及 相 关 人士 的
生平 资 料,似 可作 出 某 些假 定 。 但 这 只 是 推 论之 词 ,与 本 文的 实证性 质 不 同 ,为避 免混 淆 ,待
另 作一文 申论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