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丁丁的博客,上一次的“疾病保健”记录已经是1月份了(我认为手足口病不在自发病行列),自从那次让人心有余悸的、疲惫不堪的输液治疗后,我们都比较小心,对她的饮食习惯也控制的更加严格,看来效果不俗,当然也可能是宝宝过了三岁了,免疫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所以生病看医生的间隔越来越长了。(希望更长)
这一次的情况是这样的,上周三,突然觉得她嗓子有点不舒服的感觉,好像有什么东西卡在那里,不过没有咳嗽,不舒适感也不明显。想到她大便有点干,前几天还流脓鼻涕,所以判断她是肺热重,所以给她服用了清肺止咳颗粒。周四症状同周三,所以也服用清肺止咳颗粒,可是到了晚上,突然觉得她嗓子有点嘶哑了。到了半夜睡着后,觉得她的喉咙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响,呼吸不是很畅通。显然妈妈自行给她用药没有让她有所好转。
于是周五上午来到了华西附二院,选择这个医院是因为有很信赖的医生,有个姓王的老太太,基本丁丁看病都挂她的号,她的药又便宜效果又好。所以虽然这里人多、虽然宝宝不是什么大毛病,我这个中国式妈妈还是不辞辛劳来到这里,早上先来挂号,然后爷爷带着丁丁洗漱早餐后再来看病,为的不仅仅是早点看上病,也为了让宝宝能少在医院呆就少呆些时间。
来到医院才发现,显然不只是我一个人发现了专家的好,专家的门口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专家看的又非常仔细,别的医生看了2、30个了,这位专家才看到不到10个人,好在医院楼边有一堆沙子,所以对于宝宝来说时间才不那么难熬。
终于快轮到我们了,护士把我们放进了诊室等待,这哈我才发现为何专家病看的这么慢,因为不断有看过病的病人拿着化验报告请教专家,专家都耐心解答,同时还有专家的熟人也趁机卡位,耽搁了不少时间,当然,谁又没有熟人朋友呢,专家也是人啊,基于专家的专业操守和不俗技艺,对此我表示理解。所以我一直都耐着性子等待着,看着医院汹涌的人流和中国式家长们那焦急疲惫的神情,百般滋味全涌上了心头。哎,谁又能不生病呢,更何况一个3岁多的小孩?我应该感到安慰了,因为毕竟宝宝好几个月才来医院报一次到呢!
听了我的描述又仔细检查了宝宝,最终医生诊断为咽喉炎,其中以喉部炎症为主 。开了安奇(以阿莫西林为主的一种消炎药),咽喉清口服液(针对肺胃热引发的咽喉炎),维生素C。专家另外特别表明:如果呼吸困难,就需要激素治疗,只是宝宝目前看来病情不重,呼吸顺畅,所以没有开激素类药物。
认识小儿急性喉炎
小儿急性喉炎多见于http://info.haodf.com/g679.gif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宝宝呼吸有异,一定要重视。
三分医、七分养,食物疗法为少吃麻辣刺激性和油炸煎炒食物,可多吃西瓜、甘蔗、梨子、萝卜、荸荠、鲜藕、罗汉果、胖大海、菊花、杨桃、柠檬等食物,多喝温开水(35~40°C左右),避免感冒、避免接触脏污的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要长时间讲话,更忌声嘶力竭地喊叫。
妈妈的总结:其实这次生病早有预兆,这一段时间天气变化大,时冷时热,怕宝宝着凉,所以衣服穿得较多,晚上盖被子也是,都较为偏多,所以宝宝因此体内积热。她大便干、流了好长时间浓鼻涕就是明证。积热一直在体内未消除,就为咽喉这个呼吸的门户发炎做好了准备。下一次再遇此情形,除了穿衣盖被之外,还可配合饮食和按摩来调理,把疾病化于无形。所谓“上医治未病之病”也,妈妈才是宝宝最好的医生,因为她才最了解宝宝。当然采取措施没有明显效果时还是要及时到医院看医生。妈妈最初的用药也没错,不过因为那时炎症已经咽喉部形成了,所以光吃调理型的中成药用处不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