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恩•维奥斯特,是华盛顿精神分析学院的研究员,也是一位从事了将近二十年的儿童与成年人内心世界的写作的作家,他的精神分析与自我认知类作品《必要的丧失》通过对自我以及一个人童年经历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响亮的观点:“我们通过丧失、离别与放弃来成长。”从出生到死亡,一生中的我们有很多必要的丧失。
因为现在的生活和很多感触,我深深的认同这句话:必要的丧失
因为我现在就处于很多必要的丧失阶段:人到中年,要工作,也要照顾年幼的宝宝,因为宝宝和老人同住,因此和平共处也生活的课堂之一,作为女性,要修身,服饰搭配,美容美体,还想要玩点小资、、、感觉自己的精力和时间从来没有这么稀缺过。要得到必定意味着放弃。
小的方面不说,就说人生两大课题,家庭和事业,两者能够两全,肯定是极少的幸运儿,世上很少有既把工作弄得风生水起,又把家庭照顾的面面俱到这回事,无数生活案例告诉自己:想面面俱到只会让我们陷入更多的事务和纠结之中。就像于丹在”论语心得“所言,人到四十,更应该做的是减法。知道哪些事情自己擅长,可为,集中精力做好这些,割舍掉那些次要的,可能才是明智之选。“多情的投入只会使我们易于丧失。”
年少时初入工作岗位,也曾梦想不断,后来放慢脚步,我发现人生各有定位,不一定要在8小时内工作做出成绩那才算成功,你能将自己爱好发扬光大;你能知道自己的喜好和弱点,认识最真实的自己;你能经营一个幸福宁静的家,那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成功生活。
要想在事业上做出一番成绩,要向自己的理想迈进,必然注定要比别人多付出,也必然意味着代价,比如,超时工作,与家人的疏离,个人爱好,甚至个人原则的改变和个人情感的放弃。更多的承担、压力、隐忍和妥协。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选择了一种生活就意味放弃了另一种生活,这种丧失,也是必然的。
对我自己而言,宝宝的降生改变了我的生活,我坚定的决定,在她3岁之前,她就是我的生活绝对重心,除了必要的工作,我的业余时间都要和宝宝在一起,说起来觉得很庞大,其实算下来也不多,因为8小时以外,除去自己的吃喝拉撒,在加上一些固定的加班时间,和宝宝在一起时间其实算下来并不多,所以在不多的时间之中放弃自我天地,我认为那也是必然的。我自己认为那是必要的丧失。是我心甘情愿放弃逛街、喝茶、会友、旅游的机会,和宝宝在一起的。一方面丧失了,但是我也获得了。
没有孩子的人会觉得长时间没法睡个整觉,很久不和朋友聚会,不娱乐的生活不可想象,在我没有小孩之前,我也是这样认为,但是有了宝宝之后,我发现,自己想和她在一起的内心是那样自然而然。
母亲在一个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如此重要,我怎可以缺席?每当我下班走到单元电梯口,我的脚步就不由自主加快;每当听到她柔情的呼唤“妈妈妈妈”,我的内心就瞬间柔软;每当她用手环住我的脖子不由自主的亲吻我,我就感觉暖流传遍全身;哦,还有许多许多、、、、、孩子是最纯然的生命体,和她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令人陶醉、、、虽然带孩子很辛苦。
“我们放弃与他人的一些最紧密联系,我们放弃自己曾经拥有的部分。丧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们无处不在,不可避免、不可抗拒.这些丧失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我们通过丧失、离别和放弃而成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