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坐地铁,有两个胖女孩恰好坐在我旁边谈论着时下的热点问题:怎么吃才减肥?
她们两个对待减肥非常认真,从上车到下车一直很有激情的讨论着,其中一个女孩说她早上一定要吃早饭,有专家说如果不吃早饭就会得胆囊疾病,但是很少吃主食,原因是主食能量太高,吃多会容易发胖,不利于减肥。另一个女孩说的减肥方式也不比刚才那位女孩说的健康哪去,一样是一到饭点简单吃点菜喝点白开水就完事。哎,可见,我们国家的健康宣教还是不到位,还是有很多人不了解正确的营养知识。
在这里,我要纠正一个大多数人还在犯的错误。
很多人认为富含碳水化合物类的食物,如米饭、面制品、马铃薯等会使人发胖,这是不正确的。
造成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能量过剩。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这三类产能营养素中,脂肪比碳水化合物更容易造成能量过剩。1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在体内可产生约17千焦(4千卡)的能量,而1克脂肪则能产生约38千焦(9千卡)能量,也就是说同等重量的脂肪约是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的2.2倍。另外相对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富含脂肪的食物口感好,刺激人的食欲,使人容易摄入更多的能量。动物实验表明,低脂膳食摄入很难造出肥胖的动物模型。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在体内释放能量较快,是红细胞唯一可利用的能量,也是神经系统、心脏和肌肉的主要能源,对构成机体组织、维持神经系统和心脏的正常功能、增强耐力、提高工作效率都有重要意义。正常人合理膳食的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比例应达到55%~65%。
无论是碳水化合物还是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过多都会变成脂肪在体内储存。食物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在体内更易被利用,食物脂肪更易转变为脂肪储存。
近几年我国肥胖和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上升,最主要的原因是由多吃少动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并不是粮食吃得多,而是其他事物特别是动物性食物和油脂吃得太多了。
近20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呈明显下降趋势,2002年城乡居民谷类食物比1982年和1992年分别下降20%和10%。而肥胖和糖尿病发病最高的大城市居民谷类食物摄入量最少,提供能量只占总能量的41%。
因此简单的将我国糖尿病和肥胖患者增多归因于粮食吃得多了是不正确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