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人有问题,我要帮助他们”----谁在烦恼?

(2012-08-14 10:47:55)
标签:

个体咨询

觉知心理学

深圳咨询

分类: 觉知心理学

 

向内看,清理内心的烦恼。清理,清理,清理

 

    来访者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我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就是:“你为什么要来这里?”

    有些人会分享说:

    “我的爸爸妈妈经常吵架,我如何可以让他们不再吵架?”

    “我的妈妈很痛苦,老是唉声叹气,抱怨和我爸结婚很不幸福。她说要不是为了我,她早和我爸离婚了。我怎么才可以让她不那么痛苦呢?”

    “我的男朋友比较懒,不求上进,他的很多同学都当了经理了,他还是个普通的工程师。我如何可以让他更上进些?”

    “我的小孩不太听话。如何可以让他更听话?”

    有的人还会包含上这一句话:“我自己到没啥问题,我是为了家人的问题来的。”说完了就很期待的看着我,希望我这个所谓专业人士拿出几个简单快捷高效的解决办法,他(她)就可以回去用在家人身上,从此父母不再吵架,母亲高兴起来,男朋友勤奋上进,让他(她)的孩子听他(她)的话了。

    对于第一次做咨询或上课的朋友,抱着如此目的是最正常不过的了。问题在外边,在家人身上,我来寻找办法好帮助家人消除问题,改变他们。

 

    我的第二个问题往往会问:“对于家人的这些问题和现象,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你如何看?”

    来访者继续说的时候,往往会带出很多情绪,有的还会开始哭泣。

    “我从小就看爸爸妈妈经常吵架,他们吵架我感到紧张和焦虑,到现在我都很讨厌他们吵架。他们吵架我就感到很慌乱。”

    “我小时候就知道妈妈一直很不开心。她老是说当初嫁错了人,要不是因为我,她早离婚了。我感到妈妈的不幸福都是因为我。妈妈为我做了很多牺牲,我感觉内疚和自责。我不知道我怎么做妈妈才可以幸福起来。”

    “我希望和我的男朋友可以一起攒钱买房买车,我好和他过上更轻松安稳的日子。可恋爱三年了,感觉他的职位和收入都没有很大的提高,我很失望。而且我的几个女朋友的老公都当上部门经理的了,我觉得自己的男朋友不如她们的男朋友优秀,这让我感到自卑。”

    “我的小孩子都13岁了,开始不听我话。我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我老是担心他学坏怎么办?早恋怎么办?他学习也不好,这次考试才排全班第20名。” 

    来访者侃侃而谈,谈到并不在现场的亲人。来访者可以描述亲人吵架愤怒的样子,他(她)们唉声叹气的样子,懒惰的不求上进的男朋友的形象,或者一个所谓不听话的小孩子形象,而随着来访者的描述,她自己的情绪也跟着起起伏伏,愤怒,担忧,恐惧,悲伤,自责,内疚等。

 

    咨询室里就我和来访者两人,而我们谈论的却是一个世界,好像很多人来到了咨询室一样。事实也是这样,来访者的心理装着一个世界,藏着很多人,他(她)知道的或者不知道的。这些人在来访者的身体里的某一处,呈现不同的动态形象,会说话,会思考,每个人各有各的特点和情绪。他们互相爱着,也互相恨着,互相帮助着,也互相批评和指责着,充满着矛盾复杂的情感。而且有些人和某些情绪还深深的藏在来访者的潜意识里,偷偷的运作着和互相对话,很多时候头脑无法清楚的知道。我们经常会下决心不要象父母那样情绪化,爱争吵,一不小心那个形象却会躲开我们头脑的监控突然跳出来表演一翻,想礼貌待人却经常会忍不住大吼大叫,随后又自责一翻,后悔不已。性格看起来好像是天生的,虽然感到无奈却无法改变,命运也总是令人捉摸不定。

    所以,你能够理解吗?我们实质上是活在自己的心中。虽然我们看似和他人互动着,但对他人我们都有自己的一套解读标准。我们甚至对自己也有各种标准,比如我们经常做些思考,如“我不够好”,“我必须有五百万的存款,买房买车,否则我是个失败的人”,“我太爱自己了,这很自私”“只有爸爸妈妈不吵架,我才有权力幸福。”“我体重必须在110斤之内,否则我太胖了”“我必须再拿3个证书,这样我才可以找到一个好工作,别人也认可我”等等。

 

    我们的心是个大千世界,也许是千百人的集合。我不能确认来访者的家人当下是否如他所说的有那些问题、烦恼和痛苦,但我可以确认至少来访者当下很烦恼,来访者心中的家人的形象是烦恼的。痛苦的妈妈,愤怒的爸爸,淘气的孩子,懒惰的男朋友,他们的形象都在我们身体里。我们谈着看似别人的问题,别人的烦恼,其实他们都在我们的心理,我们在烦恼。

    心理学的治疗不是给来访者建议去改变生活中的亲人,而是从调适来访者自己的内心入手,就如我们常听到的那些话:“幸福生活,从心开始”,“改变世界,从改变自己开始”。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来访者的心中包含了固化的令人烦恼的亲人意象,当他想起这个固化的形象的时候就会烦恼重生。而当他和亲人互动的时候,他也是在用这个固定僵化的形象来看亲人,并自动过滤掉亲人很多其它信息,即所谓只是活在自己的幻觉中。 

    我们要做的是通过各种心理学技术疏导来访者的痛苦、愤怒、恐惧等情绪,来访者心中的形象自然会重新整合,来访者内心自然变得更加柔软、清新。当来访者以更清醒、爱的眼光重新看自己,看家人,看世界的时候,来访者也的确会惊呼:家人变了,世界变得更美好了。

 

    很多人都在说要“活在当下”。本质上“活在当下”其实很不容易,我们几乎是活在记忆的幻觉中。所以想更清新的活在当下,还是先从清理内心的烦恼记忆入手。想要改变烦恼的世界,还是得从改变自己的内心入手。

    向内看,不是一句口号。确有道理,真实不虚。          

                                                   鄂丽梅 随笔      2012年8月14日 

 觉知心理学文章,http://blog.sina.com.cn/shenzhenmei

-------------------------------------------------------------------------------------

    对自己的人生负百分之百的责任的意思是,你生命中的每一件事,只因为它在你的生命中,所以都是你的责任。从字面上来说,整个世界都是你的创造。然而,事实是:当你对自己的生命负完全责任,那么所有你看到的、听到的、品尝到的、接触到的,或者以任何方式体验到的都是你的责任,因为它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这个意思是说:恐怖分子、总统、经济——任何你体验到却不喜欢的人、事、物——都要由你来治疗。或者,不妨这么说:要不是从你的内在投射出来,他们原本是不存在的。因此,问题不在于他们,而在于你。

    要改变他们,就必须要先改变你自己。   ----修·蓝博士  《零极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