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网络上一句话:在生命中,再无聊的时光,也都是限量版。
所以,不要为旧的悲伤,浪费新的眼泪。
鄂丽梅回复:
悲伤无所谓新旧。如果感到悲伤,那就痛快地哭一场吧。雨过天晴自有小清新。
在心理咨询室里,她有点愤怒地谈了半个多钟头了。她是位40几岁的女性,为改善和母亲的关系而来。她说自从父亲在1997年因癌症去世后,她作为长女就想努力照顾好母亲。但这15年来她不但经历了离婚,因为人际关系的问题还换了好几个工作,而且和母亲的关系也愈来愈糟糕,她和母亲不断地发生争吵,逐步演变成如仇敌相见、水火不容的地步。她说她也觉得母亲都70几岁的人了,她应该好好孝顺母亲,特别是父亲都去世了,她更应该照顾好母亲。但她却忍不住对母亲发火,同时她也感到很内疚,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她说她的朋友们也都在劝慰她对母亲好点,但她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会对母亲有这么大的怒气。
我让她闭上双眼,保持关注呼吸,感受父亲在她面前,让她看着父亲。她说看到父亲了,她看到父亲去世前的样子,并想起了当时的很多片段。
我让她对父亲说:“亲爱的爸爸,你去世了,我很伤心。”
她按照我的话说了一遍,然后就静默了。忽然她的双肩就开始抖动,随即就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大颗大颗的泪滴汩汩而下。她还哭着说出一句话:“爸爸,我好想你。我想跟你走。”
这是某个心理咨询片段的简略描写,是我从工作经验中整合改编出的一个小故事。它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亲人离世是巨大的丧失之痛。如果我们没有庄子的高境界,象他那样在妻子离世的时候可以击缶唱歌,那么我们就随着自己的内心好好地哭几场,让眼泪尽情的流,和离世的亲人做个好好的告别。当我们直面悲伤并以足够的泪水宣泄出离别之痛后,我们就可以获得平静,继续好好地生活,并照顾好在世的亲人。在世的人可以继续好好的活下去,这一定也是过世的亲人的最好期待,他可以走得更安心。
我们的头脑却往往对丧失之痛想很多事情。比如我们的社会习俗教育往往对表达悲伤有了很多羞怯和阻挠,觉得哭泣意味着软弱,或者“男儿有泪不轻弹”。当我们哭泣的时候,旁边的朋友可能还会不断的干扰:“别哭了,小心哭坏了身体。”我们压抑悲伤的后果,往往是变成了无端的愤怒。这个愤怒好似无名火,不是指向自己,就是指向在世的其他亲人。长期的压抑悲伤,往往还真的会导致伤害身体健康。
我们的愤怒还来自和命运现实的抗争。我们不去直面失去,直面悲伤,而是转成头脑的思考,假想“如果我们做得更好,他就不会死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故难全。有个现实,即使我们做得再好,每个人终究会有生既有老病死。这就是生命的事实。
还有一种潜意识的念头,就是“我跟你一起去死。”这个看起来是对过世的至亲的爱,往往却是对过世的亲人的最大不尊重。想想过世的父母,他们内心对子女在期待什么?一定是更好的活着,荣耀父母。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现实是:当我们不能直面自己的悲痛并释放这些悲痛的时候,我们往往被这个情绪给困住,而忽略了周围亲人的丧失之痛。我们理直气壮地对其他活着的亲人表达愤怒,而忘记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在经历丧失之痛。
催眠大师吉利根有一句话:“生活很美好,但有时也会让人痛彻心扉。”
所以,当你感到悲伤的时候,那就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哭一场吧,让泪水尽情地流淌。纯净的泪水会带走你的悲伤。悲伤的下面,有着深深的平静。
2012年6月21日 星期五
-----------------------------------------------------------------------------------------
深圳乐8:传播健康文化,缔造幸福生活。 http://blog.sina.com.cn/shenzhenmei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