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系统排列——唤起内心深处的家庭亲情(1)
(2011-01-04 12:29:14)
标签:
家庭系统排列海灵格杂谈深圳心理咨询 |
分类: 家庭系统排列 |
尊敬父母是家庭系统排列疗法的核心所在。
如果拒绝父亲,就等于压抑了自己身上的阳刚之气。
隐藏在抑郁症后面的往往是对父母的蔑视。
最恶意的行为往往是因为最善意的良知酿成的,而最善意的行为又常常是最恶意的良知所致。
如果妻子对丈夫说:“没有你我活不下去!”或“如果你离开我,我就死给你看!”这就是一种违反夫妻平等性的做法,其结果丈夫肯定会离开妻子。要求别人不断关心自己,这是一个孩子的要求。
海灵格提到弗里茨的完形祈祷,“我做我的事,你做你的事。至于你会怎样,不关我的事,我走我自己的路。”海灵格对此的评论是:“在这里,责任被否定掉了,后果被推到别人身上。我称此类自我实现者为可恶的心理富翁。”
海灵格对观察和感觉也有所区分。缺乏整体前提下的观察会导致片面的认知。当人们仔细观察一个人的行为时,往往只获得一些局部细节。相反如果我观察时对细节并不太注意,同时我正做着其他事情,可能我会忽略了某些细节,却抓住了本质和核心。
当然海灵格并不否认,巨大的不幸有时源于家庭。他不是鼓励当事人发泄对其父母的愤怒,这样做的结果只能导致当事人遭受更大的痛苦。海灵格的办法是使当事人重新拥有纯朴的父母和儿女亲情。如果一个人因家庭而产生痛苦或因此患病,那并不是因为某个家庭成员的缘故,而是因为在一个家庭里,遭遇的不幸会影响所有的家庭成员。
在海灵格眼中,如果在家庭系统排列中取得了成功,那么它就超越了所有其他的治疗方法,这是一个礼物——一种恩赐。
海灵格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让当事人感觉到那份来自自己家庭的亲情。在海灵格看来这不仅是一种治疗,而且是一项化解矛盾的工作。通常,心理治疗师会认为自己对当事人很重要,而海灵格认为,与当事人的家庭影响相比,治疗师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而对于“作出决定”一词,他认为医生是不自量力的。
许多身患重病的当事人很难鼓起勇气说出心理治疗师为他们设计好的能够解释疾病原因的话语。海灵格认为他们宁愿忍受而不愿行动。因为在人的心灵深处存在着这样一种隐密的想法,它对爱的理解是:“爱就是我将成为像我父母一样的人。”或“我将做像我父母一样的事,像他们一样去生活,这就是我作为子女对他们的爱。”人们还有这样的隐密想法:通过他的痛苦和死亡可以拯救他人,即他们死了,别人将会过得更好。这种想法既隐密又天真,因为不需要行动,他们听任命运的摆布,相信所有幸福来自痛苦。
那些在讲述他们不幸和痛苦时露出骄傲和灿烂笑容的人,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将自己与某种未知的家庭不幸连在一起。谁想得到幸福,就必须以告别自己的童年心灵作为代价。
总的来说,在每次家庭系统排列中看到的并非整个事实,而是事实中的一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