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系统法则--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读书笔记
(2009-08-17 03:49:45)
标签:
家庭系统排列海灵格爱情婚姻家庭子女教育亲子关系爱心理育儿 |
分类: 家庭系统排列 |
爱的系统法则
爱的第一系统法则:父母付出,孩子接受;
爱的第二系统法则:孩子必须面对付出和接受之间不可调和的失衡;
孩子的表现盲目的,孩子的表现让人觉得爱不允许有差异,好像只有相似才能把他们连接在一起,而不同的则必然要分开和失去。他们用行动证明自己心灵深处的信念:“只有同样的才能连接在一起。”。
孩子们会无意识地渴望自己能和父母同样受苦。它们之间的爱连接如此之深,以至于让他们变得盲目,抗拒不了诱惑----力图通过接受父母的痛苦来照顾自己的父母。
爱的第三系统法则:当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时,也就是说,在家庭内根据时间和功能而确定的阶层受到尊重时,爱才是最完美的。
孩子和父母之间付出和接受,有三种常见的模式,会对爱造成伤害:
1,孩子拒绝接受父母(不接受现实中的父母);
2,父母想给或孩子想接受一些有害的东西;
孩子必须把自己区分开来,认清自己权利和责任的范围。你的父母有权干涉你的人生,只要他们想这么做!你有继续向前的权利,无论如何,只要你认为对的事情,你就有权去做。
3,父母想从孩子那边接受一些东西,孩子也想给父母东西。
当家庭系统中的所有成员遵守阶层的时候,爱就能平稳的传送。就像我们以前看到的一样,家庭里的阶层必须符合三个标准:时间、重要性和功能。
优先权根据时间而定。新的关系系统要比老的关系系统优先,这和系统内优先顺序的动力刚好相反,因为在系统内年纪大的成员要比后来的人优先,夫妻关系要比原生家庭中的关系优先。同样道理,第二次婚姻要比第一次婚姻优先,如果不遵守这一法则,父母仍然比伴侣和孩子更重要,旧伴侣仍然比新伴侣更重要,关系就会受到损害。
重要性方面,家庭中最重要的是父亲和母亲的关系。接着依次是亲子之间的关系。
婚姻中跨越的限制
每一种关系会设下不同的界限,有些比较宽松随便,有些却比较有局限。只要你越雷池半步,便会马上感到罪责不安。在界限之内你会轻松自在,问心无愧。没有清楚的界限,便没有自由和安心。在学童身上,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过程。比方说,如果老师没有明确要求,他们会经常不知所措。当明确划分出界限时,才能找到明确的自由空间。
在伴侣关系中,人们能享受应有的成功和满足。当我们超出界限时,就会破坏这个关系,有时候这种破坏是不可挽救的。例如,关系的范围太窄小,其中的一方或者双方就会寻找情人,拓宽边界,创造新的自由空间。如果界限太宽松,伴侣双方怎样维持都模糊不清,那么伴侣关系就会受到威胁了。这样他们就必须重新制定界限,要不就以分手收场。伴侣之间的各自归属感限制了各自的自由,这样的限制是每个伴侣关系中完整、不可缺少的一面。得到归属感的结果,必然限制我们选择的自由。我们可以跨越伴侣关系的限制,但必然会为由此产生的罪责感而付出代价,必然会影响到现状,必然会影响到伴侣间的幸福,伴侣关系必然会危机四伏。这反应出系统的自然法则:跨越的限制,系统不可能演变成一个不同的系统。
分手:
我接受你给我的好东西,那是我很大的收获,我会珍惜它。
我给你的一切,我是心甘情愿的,它是你的,可以保留起来。
我们之间的错误,我的责任部分,我会负责;你的责任留给你自己。
我心平气和的离开你。
在认真平等的伴侣关系中,我们和另一半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分手时不可能没有罪责和痛苦。连接即是爱的奖赏,也是爱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