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象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幅用来描绘自己的精神蓝图或“心像”。对我们的意识来说,这幅图像可能模糊不清、朦朦胧胧、不甚分明,甚至一个人的意识根本没有觉察到它的存在,但它的确就在那里,完完全全,纤毫毕现。
这个自我意象就是我们自己对“我是什么样的人”的看法,它是以我们的自我看法为基础形成的。
这些关于自己的看法,大多数都是根据我们过去的经历、我们的成与败、我们的荣与辱以及别人对我们的反应,尤其是童年时代的早期经历,而无意识地形成的。
对于一个人而言,一旦某种对自己的想法或信念进入这幅图像,它就会变成“事实”。我们并不质疑它的正确性,而是头也不回地按照它去行动,就像它是真的一样。
自我意象会控制你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哪些事对你来说很难,哪些事很容易,甚至会决定别人对你有何反应,其确定性和科学性,就像一支温度计控制你家中的室内温度那样无可辩驳。
“自我”的一切内容都是先在关系中发生的,即,先是“我”与某个人发生了一件事情,而“我”将这个事情所带来的一切体验当成了“我”的一部分。于是,先是别人怎么看自己,而最终,“我”也接纳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要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关键不是去做积极的暗示,而是重塑自我意象。“成绩或挣钱能力”建立在某种根深蒂固、甚至可能难以觉察的思维模式之上,它一旦改变,你就能从中解放出来,从而更有效地开发自身潜力,并得到与此前具有天壤之别的结果。
心想事成
我们都渴望“梦想成真”,而我现在认为,宇宙或上帝是非常慷慨的,你的愿望一定会实现,问题是,你是否真的只有这样一个愿望?
譬如,你爱一个人,很想和他共度一生,但真的吗?你是不是同时又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你不配他,你不配有幸福?如果是,你想和他共度一生的愿望自然很难实现,因为慷慨的宇宙同时也会帮你实现另一个想法。
关键还是我们内心深处的选择——我到底想得到什么。或者更精确的说法是,你的意识不仅输入了目标,还输入了你没有觉察到的目标。例如你可能一方面说“我要挣钱”,另一方面自我意象却是“有钱人是坏蛋”;一方面说我渴望成功,另一方面却说,我低人一等;等等。
只要你的目标很单纯,或者说,你真的设立了一个目标,潜意识就自动会帮助你实现它。
放松--潜意识自动工作
潜意识是一个纯自动机制,没有思维能力。但是,潜意识有更神奇的能力——它可以自动帮助你实现目标,就像巡航导弹的目标追寻机制,只要你设立了一个目标,潜意识的制导系统就会帮助你接近并击中这个目标。
但为什么很多人并没有击中自己的目标呢?那是因为,你并不真正追寻它。或者说,这个目标与你的自我意象不相符。
只要你设定了一个目标,你就可以将其交给潜意识去工作,这时甚至你不需要努力,反而越放松越好。
当然,为了更深地唤醒潜意识的力量,你需要通过努力去积攒一些素材,这些素材会是线索,可以更好地激活潜意识,这样潜意识可以更好地帮你实现这个目标。有意思的是,这时你越是刻意思考或满腹担忧,你越难以实现目标。所以,我们会看到,那些只知道一味努力的学生,未必会取得好成绩。因为,刻意努力可能会切断我们与潜意识沟通的渠道。
努力,但同时要学会放松。放松是更容易找到答案的渠道。努力藏着一个逻辑“我能找到答案”,而放松是“我要松弛掉紧张的神经,打开通向灵性层面的潜意识之门”。也就是说,答案不是我找到,而是因为我打开了通道,答案自动来到身边。
因此,爱迪生才说:
“思想就在空气中。”
精神电影
设立目标后,除了寻求潜意识的帮助外,我们可以自己做些什么吗?当然,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可以多在想象中看“精神电影”。如果你设立了一个目标,那么你可以在想象中进行相关练习,而且越详细越好。
在能够成功实践之前,你必须首先有一幅关于正确做法的清晰‘心像’。先去塑造一个自我意象,而后这个自我意象就会在现实中展现出来。
加载中,请稍候......